作者:陳姿含
來源:光明日報
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問世。伴隨著比特幣的風靡,區塊鏈這一技術也廣為人知。作為支撐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被認為將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對社會、經濟和領域產生重大影響,而數字貨幣的出現即為明證。今年6月,美國臉譜公司公布天秤幣白皮書,宣布發展加密貨幣為基礎的支付系統。8月,中國人民銀行表示將加快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步伐。央行數字貨幣可謂呼之欲出。
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貨幣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可以替代現有的效率低下的跨境支付和結算系統,促進貿易發展;另一方面,由于其具有分散、自主、匿名性質,容易造成經濟波動和助長犯罪活動發生。如何發揮數字貨幣的“天使”特性而消解其“魔鬼”特性,以數字貨幣引領的未來金融如何走向,這都是當下需要面對的問題。
光明日報:積極推進區塊鏈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3月8日消息,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加快布局區塊鏈技術發展,區塊鏈技術應用已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多個領域。
積極推進區塊鏈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不僅有利于拓展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領域和發展前景,也將助力我國在全球科技競爭取得領先優勢,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光明日報)[2020/3/9]
數字貨幣的出現
支付和結算是經濟交往的基石。以往,人們都是通過一國央行發行的現實貨幣進行支付和結算,其優點在于穩定且有信用保證,但問題是手續復雜、速度緩慢。后來出現了電子支付和結算系統,但效率依然沒有實質性提升。隨著在線支付和結算的出現,效率有所提升,但成本不菲。在上述中心式的支付和計算系統中,貨幣支付和結算必須在銀行設立賬戶,受到各種規則限制。
聲音 | 光明日報:區塊鏈是鋪就數字社會的信任基石:11月17日,光明日報刊文“區塊鏈:鋪就數字社會的信任基石”。文章表示,傳統社會治理屬于一元治理模式,民眾參與社會治理的成本較高。區塊鏈的出現,讓“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圖景愈加清晰。普通民眾通過充當區塊鏈“節點”,可以無須彼此信任而直接參與社會交互,同時,民眾只要在區塊鏈平臺注冊,就能查看鏈上信息,對相關的社會交互事務進行監督。這種民眾參與社會治理的便利機制有助于實現社會治理共同體的理想。區塊鏈不但解決了民眾的交互信任問題,還可以讓公眾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形成協同社會治理模式,最大限度保障公眾利益,助推社會善治。?同時,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區塊鏈概莫能外。區塊鏈所具有的開源、透明、防篡改等特點,既能夠提高社會治理效率,也可能給社會治理帶來挑戰。[2019/11/17]
比特幣是以點對點和去中心而著稱的數字貨幣,它可以繞開各種中心式管制而進行支付和結算。比特幣本身具有跨國性質,不受任何地理限制,可以在幾分鐘內發送到全球各地。除了支付和結算之外,比特幣還有貨幣兌換的功能。除比特幣之外,全球范圍內出現了大量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貨幣,如以太幣、瑞波幣等,這些數字貨幣都具有分散式特點。
聲音 | 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區塊鏈等迅猛發展,媒體融合發展已成緊迫課題:據光明日報報道,7月23日,在光明網主辦的第六屆政法系統新媒體應用案例推選活動頒獎儀式暨研討交流會上,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陸先高表,當前,5G、AI、區塊鏈等技術日新月異、迅猛發展,全媒體時代的媒體融合發展已成為緊迫課題。[2019/7/25]
虛擬貨幣的自身缺陷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此類數字貨幣并未依托于有形的信用,而是通過激勵和共識機制而生成,這一機制稱為“挖礦”。由于沒有現實財產作為支持,比特幣并非真正的貨幣,只是存在于區塊鏈之上的一串字符,本質上是“虛擬貨幣”,一旦用戶和購買比特幣的人們對其喪失信任,其體系可能會隨時崩塌。
聲音 | 光明日報:通過區塊鏈等技術降低知識產權保護成本:今日,光明日報刊文指出,充分利用新技術,提升知識產權管理運用的能力與水平。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知識產權信息平臺,力求為我國公民和企業充分、有效地利用全球知識產權信息提供更多地便利。文章認為,要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知識產權審查效率和質量。探索使用區塊鏈等新技術提高知識產權確權效率,降低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成本。[2018/11/22]
比特幣容易誘發系統性風險。一國通常由央行調整貨幣政策。但是,當虛擬貨幣被人們大量使用時,央行可能會失去通過調節貨幣供應來影響經濟的能力。同時,虛擬貨幣的發行條件預先確定,并且完全由代碼決定,缺乏必要的靈活性。
比特幣缺乏必要的隱私保護。區塊鏈以透明的方式運行,利用技術可以識別和跟蹤數字貨幣支付,不僅能識別這些賬戶持有人的身份,還能識別財務交易歷史,賬戶持有人身份暴露會招致黑客攻擊,財務交易歷史暴露則會泄露商業秘密。
此外,比特幣在國家管控范圍之外運行,與現行法律之間產生緊張關系。譬如,為了控制利用貨幣進行違法犯罪,各國法律均要求用戶在銀行設立賬戶、提供基本的個人信息。但是,比特幣系統向任何人開放,且用戶基本上是用假名注冊,不需要嚴格手續即可獲得,比特幣支付為洗錢、恐怖融資、販、逃稅等提供了便利。對此,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公告,嚴禁各類代幣發行融資及“虛擬貨幣”相關的非法金融活動。
基于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的種種問題,一些經濟實體開始推出基于區塊鏈的穩定幣。如天秤幣以真實的儲備金作為信用支持,實質上是一種權利憑證,所謂的支付就是儲備金份額的支付。由此,此種數字貨幣開始回歸到現實信用,而且由于其屬于有價證券,不再像比特幣那樣完全在法外運行。
央行數字貨幣的優勢
比特幣這類數字貨幣兼具天使和魔鬼的特性。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方法之一就是由央行發行官方的數字貨幣。因為,央行數字貨幣并非因“挖礦”產生,也不以資產組合作為信用擔保,而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
它是現金貨幣的數字化,不同于支付寶和微信錢包里的貨幣,不需要和銀行賬戶綁定。和其他數字貨幣相比,央行數字貨幣可以脫離網絡,像紙幣那樣在線下支付。央行數字貨幣可以運行在區塊鏈之上,也可以不運行在區塊鏈之上,仍可發揮點對點、匿名支付的功能。所以,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是真正的貨幣,既回歸了貨幣的本質,又可以達到分散化支付和結算的結果。
概括而言,比特幣是虛擬貨幣,其本質上不是貨幣,是人們建立在認知共識基礎上在區塊鏈上運行的一串具有財產價值的符號,具有較高信用風險。天秤幣本質上是一種有價證券,較之于虛擬貨幣而言,以7000億美元的信用資產作為基礎,但是基于區塊鏈的開放性,其交易很有可能脫離儲備金,誘發新的風險。央行數字貨幣則是國家信用擔保、央行發行的法定貨幣,其在法律的軌道上運行,可以有效遏制違法的數字貨幣支付活動。譬如,基于區塊鏈數字貨幣的洗錢、逃稅等違法犯罪活動難以發覺支付人,這個問題在央行數字貨幣下可以輕易得到解決,其方法是對電子錢包進行跟蹤,通過大數據挖掘找到相關支付人。
央行數字貨幣既能改造傳統貨幣的不足,也能享受數字貨幣帶來的好處,它同紙幣一樣是國家的法定貨幣,是數字經濟的必然產物。未來,數字貨幣是否會取代紙幣,既取決于社會的數字化程度,這是法幣全盤數字化的物質基礎,也取決于法律的規定,這是紙幣被取代的形式要件,二者缺一不可。
《光明日報》
本文源自于?RebootingWebofTrust?組織在?RWOTIX—Prague,2019會議上的論文《EncryptedDataVaults》的第二部分.
1900/1/1 0:00:00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牽動無數人的心。然而對熱議中的央行數字貨幣,各界應該支持和鼓勵,但卻不宜過分吹捧.
1900/1/1 0:00:00來源:LongHash 作為擁有日交易量排名第三的加密交易所的國家,韓國的加密交易活動自2018年以來就開始急劇下降.
1900/1/1 0:00:00契合司法改革趨勢,積極擁抱科技創新的發展,及早開展頂層設計、深入進行司法調研、大膽進行試點創新,早日培養選拔具有現代科技與司法素質的復合型、專家型人才,才能讓區塊鏈這一高新技術真正有效落地生根.
1900/1/1 0:00:00文|王也 出品?|?Odaily星球日報北京時間11月2日,曾憑估值150億元榮登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的公鏈Dfinity.
1900/1/1 0:00:0011月8日下午,由巴比特主辦的“2019世界區塊鏈大會·烏鎮”繼續進行,在分論壇“技術改變世界:區塊鏈底層基礎設施”上,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理事長元道發表《鏈往未來:5G*區塊鏈》主題演講.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