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全球數字貨幣的研發突飛猛進。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統計,目前數字貨幣推進至實證階段的央行占比已超過60%,同比增長20%;中國也已在多地進行數字人民幣的試點;與此同時,比特幣總市值突破萬億美元大關。
2月1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題為《數字時代公共貨幣和私人貨幣可共存》(Public and Private Money Can Coexist in the Digital Age)的文章。該文章的作者是IMF金融顧問兼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任Tobias Adrian和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的副處長Tommaso Mancini-Griffoli。
文章稱,縱觀歷史,私人發行的貨幣和公共發行的貨幣一直是共存的。當今世界也以雙重貨幣體系為特征,在中央銀行發行公共貨幣的基礎上,各種類型的銀行、電信公司或專門的支付服務提供商也發行私人貨幣。一方面私人部門提供創新和多元化,另一方面公共部門確保穩定性和效率,其中一方面增強的同時,另一方面往往減弱,由各國尤其是各國央行處理其中的權衡取舍關系。
文章提出,央行不應僅做出二選一的抉擇:要么發行央行數字貨幣,要么鼓勵私人部門提供自己的數字貨幣。這兩者可以共存和互補,例如,可以通過央行在設計上做出某些選擇以及調整其監管框架來實現。
IMF:加密貨幣的廣泛使用或會導致銀行失去存款并減少貸款:金色財經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已警告G20國家,加密資產的廣泛使用可能導致銀行失去存款并減少貸款。報告稱:“加密資產的廣泛使用給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匯率管理、資本流動管理措施以及財政可持續性帶來了巨大風險。此外,央行儲備和全球金融安全網可能需要改變,從而帶來潛在的不穩定。最后,銀行可能會失去存款,不得不減少放貸。”該報告還指出,“盡管具體風險的重要性和相關性因國家情況而異,但加密資產存在許多風險。”不過,盡管存在“顯著風險,加密資產已經開發出公共部門可以利用的技術來實現其自身的政策目標”。[2023/3/13 13:00:35]
文章坦言,央行必須變得更像蘋果或微軟公司一樣,以保證央行數字貨幣處在技術前沿,成為用戶錢包中主要和首選的數字貨幣形式。
文章認為,與私人部門建立合作關系依然可能,央行無需孤軍奮戰。
首先,央行數字貨幣的設計可以鼓勵私人部門在其基礎上開展創新,就像應用程序設計人員給手機及其操作系統開發出有吸引力的功能。通過訪問一組開放的指令(“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可以擴展央行數字貨幣的可用性,而非僅僅提供普通的電子錢包服務。
第二,一些央行可以允許其他形式的數字貨幣同時存在(類似于平行操作系統),同時利用央行數字貨幣的結算功能和穩定性,這將為更快的創新和產品選擇打開大門。這種形式的數字貨幣(過去稱為合成貨幣)完全可以與央行數字貨幣共存。
G7集團與IMF、世界銀行和BIS合作建立央行數字貨幣規則:日美歐七國集團(G7)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它正在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和國際清算銀行(BIS)合作,建立央行數字貨幣規則。報告稱,到2022年底,G7將完成監管穩定框架以及CBDC設計、技術和試驗的研究和選擇。(Coindesk)[2020/10/13]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清算銀行行長卡斯滕斯(Agustín Carstens)在最近的講話中亦強調,央行數字貨幣(CBDC)可以也必須被設計成公私合作關系來維護雙層金融體系,不應只考慮中央銀行直接提供零售服務的模式,不能排除私營部門可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曾在公開演講中指出,數字人民幣(DC/EP)是一個雙層的研發與試點項目計劃。在DC/EP這個雙層系統里,人民銀行在第一層,第二層有商業銀行、電信營運商,還有互聯網支付平臺,他們之間可以合作或聯合,這取決于他們對支付產品和技術框架的了解。
附:數字時代公共貨幣和私人貨幣可共存
我們重視創新和多元化——包括在貨幣領域。一天中,我們既可以通過刷卡、手機、上網等各種方式來支付,也可以用鈔票和硬幣支付——盡管在許多國家,現金的使用越來越少。當今世界以雙重貨幣體系為特征,在中央銀行發行公共貨幣的基礎上,各種類型的銀行、電信公司或專門的支付服務提供商也發行私人貨幣。這一體系雖然并不完美,但也有著顯著的優勢,包括主要由私人部門提供的創新和產品多元化,以及由公共部門確保的穩定性和效率。
聲音 | IMF法律總顧問助理:IMF正在就區塊鏈一些相關課題進行調研分析: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等機構共同推出的首屆外灘金融峰會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助理法律總顧問劉巖表示,我們發現央行對發行數字貨幣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了,尤其是Facebook宣布發布Libra之后。數字經濟會引起很多法律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在商法和民法方面…而且央行的數字貨幣是央行的一種負債還是僅僅用來記賬?還是法定貨幣?這些都是根本性的法律問題,都有待厘清。劉巖介紹,IMF正在就一些相關課題進行調研分析,包括區塊鏈應用的知識普及、數字貨幣以及相關權力對國際支付系統、國際資本流動和貨幣政策等方面的影響。此外還在進行法律方面的分析,主要針對四個方面:一是商法方面的演化,比如結算的終局性以及破產時的處理;二是稅收相關的法律問題,如何對數字貨幣等新型商業模式進行征稅;三是新的虛擬資產提供商標準;四是央行數字貨幣發幣相關的法律問題。[2019/10/28]
一方面是創新和多元化,另一方面是穩定性和效率,這兩方面的目標是相互關聯的。其中一方面增強的同時,另一方面往往減弱。這是各國尤其是各國央行必須處理的權衡取舍關系。央行應在多大程度上依賴私人部門,在多大程度上依靠自身的創新?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偏好、現有技術和監管效率。
聲音 | IMF何東:央行數字貨幣可能是貨幣發行形態很重要的一個里程碑:據騰訊財經消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貨幣及資本市場局副局長何東出席“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會時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可能是貨幣發行形態很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在數字經濟的時代,央行也應該與時俱進,對他自己貨幣的形態進行改良、調整,這樣才能夠在數字經濟時代維護法定貨幣對公共政策起到的積極作用,包括在個人隱私的保護、可匿名性、反恐融資、反洗錢、貨幣政策、有效信息之間都可以起到比較良好的促進作用。[2018/11/17]
所以,當一項新技術出現時,我們很自然地會問,當今的雙重貨幣體系將如何演變。如果數字現金(稱為央行數字貨幣)真的出現,它是否會取代私人機構發行的貨幣,還是會讓私人貨幣繁榮發展?第一種情況總是可能的——通過實施更嚴格的監管。我們認為,如果將當前雙重貨幣體系的邏輯擴展開來,第二種情況仍是可能的。重要的是,央行不應只能在以下二者中選擇其一:要么發行央行數字貨幣,要么鼓勵私人部門提供自己的數字貨幣。這兩者可以共存和互補,例如,可以通過央行在設計上做出某些選擇以及調整其監管框架來實現。
公共貨幣與私人貨幣共存
縱觀歷史,私人發行的貨幣和公共發行的貨幣一直是共存的,這可能令人困惑。私人貨幣創新性更強、更加方便、對用戶更友好、適應性更強,它們為什么沒有完全占據支配地位呢?
動態 | IMF:加強加密貨幣行業的投資建設 將降低對全球金融行業的風險:據CCN報道,交易所使用的加密貨幣行業和基礎設施相對較新,與傳統金融部門所采用的技術有根本不同。因此,IMF和政府機構恰當地將這種資產類別的快速增長描述為全球金融面臨的一種風險。不斷加強加密貨幣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強投資者保護,將降低加密貨幣對全球金融行業的風險。著名的康奈爾大學教授Emin Gun Sirer是加密貨幣和區塊鏈領域備受尊敬的專家,他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承認加密貨幣是一種資產類別,這對該行業來說是樂觀的。[2018/10/15]
答案在于一種基本的共生關系:私人貨幣可以被兌換成完全安全且流動性好的公共貨幣,無論是鈔票和硬幣,還是部分銀行持有的央行儲備。
能夠按固定面值兌換成央行貨幣的私人貨幣就成為一種穩定的價值儲存手段。銀行賬戶中的10美元可以換成一張10美元的鈔票,作為法定貨幣償付債務。這個例子看似簡單,但背后隱藏著復雜的支撐基礎:完善的監管,政府的支持(如存款保險和最后貸款人職能),以及央行儲備的部分或全部支持。
此外,私人發行的貨幣只有在能夠兌換成央行貨幣的情況下,才成為一種高效的支付手段。安妮在銀行A的10美元能夠轉到鮑勃在銀行B的賬戶,因為這筆錢在這一過程之中兌換成了央行貨幣——一種兩家銀行都信任、持有且能夠交換的資產。結果是,這種私人發行的貨幣變得具有互操作性。因此也產生了競爭,因為安妮和鮑勃可以把錢存在不同的銀行,而且還可以互相支付;同時,在貨幣的實際形式方面,也帶來了創新,實現了多元化。
簡言之,對于私人機構發行的貨幣,無論是銀行賬戶還是其他形式,能夠兌換成央行貨幣這一性質對于其穩定、互操作性、創新和多元化都非常重要。一個僅有私人貨幣的體系風險太高。而一個僅有央行貨幣的體系則可能錯過重要的創新機會。這兩種形式的貨幣相互促進,從而形成了當前的雙重貨幣體系——這種平衡關系發揮了有益的作用。
數字時代的央行貨幣將面臨挑戰
今后,當我們步入數字時代之際,這一體系會怎樣演變?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會不會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以至于抑制私人貨幣的發展?或者說在央行貨幣存在的同時,私人部門還能否繼續創新?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國中央銀行持續推進重大創新的能力和意愿。緊跟技術革新、用戶需求的快速變化以及私人部門創新的步伐并非易事。
央行數字貨幣類似于智能手機及其操作系統。在基本層面上,它們是一種結算技術,實現貨幣的儲存和轉移,在很大程度上類似于手機處理器、內存和相機之間的信息轉移。在另一個層面上,它們是貨幣的一種形式,具有特定的功能和外觀,很像一個操作系統。
因此,央行必須變得更像蘋果或微軟公司一樣,以保證央行數字貨幣處在技術前沿,成為用戶錢包中主要和首選的數字貨幣形式。
比起更新紙鈔上的防偽特征,數字時代的創新要復雜、迅速得多。例如,央行數字貨幣最初可能通過一個中央數據庫管理,但隨著技術趨于成熟,可能轉向分布式賬本(在一個網絡內自動保存和更新的同步登記賬戶),并且在取得重大技術進步之后,一個賬本可能很快被另一個賬本取代。手機和操作系統至少每年也有重大更新。
此外,在數字時代,用戶需求和預期很可能變化更快、更難以預測。信息和資產可能轉到分布式賬本,要求同一網絡上的資金實現貨幣化。貨幣可能以全新的方式轉移,包括通過嵌入日常產品的芯片自動轉移。這些需求可能要求貨幣具有新的特征,因此需要頻繁地重新設計架構,也需要實現多元化。今天甚至明天的貨幣都很難滿足后天的需要。
壓力也將來自供給一方。私人部門將繼續創新。新的電子幣和穩定幣方案將會出現。隨著對這些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監管機構將努力控制風險。一個問題將不可避免地出現:這些形式的貨幣將如何與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相互作用?它們是否會單獨存在,或者其中一些會整合到雙重貨幣體系,在該體系中,私人貨幣和央行貨幣相互促進?
與私人部門建立合作關系依然可能
跟上技術變革、用戶需求和私人部門競爭的步伐對各國央行來說具有挑戰性。然而,央行無需孤軍奮戰。
首先,央行數字貨幣的設計可以鼓勵私人部門在其基礎上開展創新,就像應用程序設計人員給手機及其操作系統開發出有吸引力的功能。通過訪問一組開放的指令(“應用程序編程接口”),一個充滿活力的開發者社群可以擴展央行數字貨幣的可用性,而不僅僅是提供普通的電子錢包服務。例如,他們可以使自動支付變得更加容易,貨物即收即付;或者,可以建立一個查找功能,這樣僅根據朋友的電話號碼就可以把一筆錢轉給她。關鍵是審查這些附加服務,保證其充分安全。
第二,一些央行甚至可以允許其他形式的數字貨幣同時存在(很類似于平行操作系統),同時利用央行數字貨幣的結算功能和穩定性。這將為更快的創新和產品選擇打開大門。例如,一種數字貨幣可以在結算速度上做一些妥協,讓用戶對支付自動化有更大的控制權。
這種新形式的數字貨幣會是一種穩定的價值儲存手段嗎?是的,如果它能以固定面值兌換成央行貨幣(數字或非數字貨幣)的話。在得到央行貨幣充分支持的情況下,這將是可能的。
這種形式的數字貨幣會是一種高效的支付手段嗎?回答也是肯定的,因為在任何一個數字貨幣網絡中,結算都是即時的,就像在同一家銀行不同賬戶之間的結算。并且,這些網絡具有互操作性,只要安妮的數字貨幣提供商向鮑勃的數字貨幣提供商進行的支付是通過央行數字貨幣的相應轉移來結算的,正如當前雙重體系的情況。
這種形式的數字貨幣(過去稱為合成貨幣)完全可以與央行數字貨幣共存。這需要一個發照安排和一套監管規定以實現公共政策目標,包括運營韌性、消費者保護、市場行為和競爭性、數據隱私,甚至還包括審慎穩定要求。與此同時,可以通過數字身份和輔助數據政策來確保金融誠信。與央行合作要求充分遵守監管規定。
經久不衰的體系
各國在推行央行數字貨幣時,應考慮如何利用私人部門。當前的雙重貨幣體系可以擴展到數字時代。央行貨幣加上有效的監管,將繼續對確保支付系統的穩定性和效率發揮關鍵作用。私人發行的貨幣可以通過創新和多元化鞏固這一基礎——也許比當前發揮的作用更大。私人部門和公共部門將各自在多大程度上參與貨幣發行?在種種可能的選項中,各國央行將作出不同選擇,而這將最終取決于它們的偏好、技術和監管效率。
法幣沒有道德,比特幣更道德。從道德角度認識比特幣,對比特幣的論證會更牢固且持久。讓比特幣占領道德高地。比特幣發展歷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怎么認識比特幣來把人們鏈接起來.
1900/1/1 0:00:00淺談加密貨幣協議治理 加密貨幣協議應由持幣者組成的去中心化社區來管理。不是因為這種方式的效率更高,或者是出于更重要的理念原因,而是核心價值的實現:底層協議將繼續按照原先的設計運行,對想要使用或在.
1900/1/1 0:00:00預言機是指為智能合約提供外部信息的第三方服務。預言機充當著區塊鏈和外部世界之間的橋梁。預言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可以提供不同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性并與外部數據源進行通信.
1900/1/1 0:00:00構建區塊鏈不僅僅是軟件和硬件開發,還結合了架構設計、激勵機制、博弈論和治理,共同構成了一個強大的去中心化系統.
1900/1/1 0:00:00近日,眾多 NFT 項目憑借著巨大的財富效應吸引了無數人的關注。NBA Top Shot 中一張球星卡最高成交價高達 10 萬美元,而成本價僅有 230 美元,收益率高達數百倍;而 NFT 新星.
1900/1/1 0:00:00美國財政部長耶倫2月10日表示,她看到了加密貨幣的 “前景”,但也對加密貨幣越來越多地被用來資助恐怖主義和洗錢的現實感到警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