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新華網
編者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數字經濟正為中國經濟增長注入新活力。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本期新華網《白話金融》欄目邀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工作組組長、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分析闡釋我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趨勢和看點。
問題一:為何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李禮輝:中央重視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的發展,這符合當前全球技術創新趨勢和經濟發展趨勢。數字技術應該是多種的數字化技術的集成,包括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等,我覺得數字技術應用最大的長處,是能夠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率。
為什么能夠提高經濟的效率,因為可以構建一個更加直接、高效的網絡。過去,我們說世界是平的。在一個平面中,企業和企業之間的聯系,個人與個人之間的聯系,以及人與物的這種聯系是平面的。而平面的連接或者架構,造成的問題就是節點多,效率低。
現場丨李禮輝:數字人民幣或發展成為全球性數字貨幣:金色財經現場報道,10月27日,第六屆區塊鏈全球峰會于上海開幕,峰會上中國銀行前行長李禮輝演講表示,我國試點中的法定數字貨幣采用中心化管理和間接發行模式,采用“賬戶松耦合”加數字錢包的方式,具有脫網交易的技術優勢,能夠為公眾提供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支付工具,讓日常生活更簡單,也有可能跨境“溢出”,發展成為全球性數字貨幣。[2020/10/27]
通過數字化技術,特別是區塊鏈技術、云計算技術,還有人工智能技術,我認為未來有可能建立一個立體的、折疊的、交互式的架構。在這個架構中,過去點對點、端對端之間的交互關系將更加直接,不需要通過更多的中央節點,進一步提高效率。區塊鏈還有個很重要的優勢,可以通過數學算法建立一個數字信任。
我們可以設想,在一個交互式的立體架構中,又有了一種數字信賴的關系,這樣整個經濟運行的效率就會更高,可以獲得比過去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能夠讓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更加迅速。
現場 | 原中行行長李禮輝:區塊鏈規模化應用的瓶頸尚未突破 要明確數字資產的法律定義:金色財經現場報道,9月25日下午,外灘大會區塊鏈產業峰會在上海開幕。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組長、原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以《構建互信互聯的數字社會》為主題進行分享。他表示,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有其明顯優勢,例如,可以構建大中小型金融機構共同參與的金融服務模式;可以實現公共服務與股份服務的鏈接;在離散的架構匯總,建立信任機制等。
同時,李禮輝指出,區塊鏈技術規模化可靠應用的瓶頸還沒突破,現在尚處于最重要的發展和機遇期。例如,在軟件開發領域存在明顯的短板;區塊鏈領域標準化的建設剛剛起步,需要抓緊建設區塊鏈領域的安全標準以及金融標準范式等;法律上我們應該明確數字資產的法律定義,智能合約的有效性,分布式架構下的責任主體及其行為規范等;最后還要在數字經濟領域,建立全球性的競爭優勢。[2020/9/25]
問題二:我國在全球區塊鏈研究與應用處在哪個階段?
李禮輝:法定數字貨幣具有潛在的好處: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在清華五道口云課堂上表示:數字貨幣可以區分為:法定數字貨幣、虛擬貨幣、可信任機構數字貨幣、超主權數字貨幣。
法定數字貨幣具有法定地位、具有國家主權背書、具有發行責任主體的數字貨幣構成法定數字貨幣,或稱中央銀行數字貨幣。
法定數字貨幣具有潛在的好處。能夠節省現金流通成本;強化支付系統的公共屬性,推進普惠金融;確保金融交易的可靠性,拓展數字資產市場;精準調節貨幣供應,加強貨幣流通市場管控。[2020/6/20]
李禮輝:區塊鏈技術經過十年發展,應該說還處在一個初級應用階段,現在已經有一些規模化的商業應用,但規模總體還不大。另外,很多應用還是一種帶有實驗性質的。
所以,如果拿一句話來歸納現在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狀態,那就是區塊鏈技術現在還不是特別成熟,區塊鏈規模化可靠應用的瓶頸還有待突破,我們還處在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的關鍵機遇期。
現場 | 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國家要掌握數字經濟主導權并建立全球性優勢:1月15日上午,由易趣財經、一本區塊鏈、《金融理財》雜志社主辦的“破界·融合”區塊鏈與數字金融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指出,Libra可以鏈接全球各個角落的點對點交易平臺,從支付清算入手,可能延伸到儲蓄、信貸等,滲透大眾的經濟生活,未來可能不再需要商業銀行和第三方經濟機構等。因此,未來我們國家要掌握數字經濟的主導權,大力培養數據、算法專家,在數字金融的關鍵領域建立全球性優勢。此外,數據是資源、財富,我們應該穿透數據孤島,建設專業化數據庫。鼓勵企業創新,應該做到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創造社會認可的信任模式,重構商業合作的模式。[2020/1/15]
區塊鏈是多種的底層技術創新,比如P2P的對等網絡,還有一些密碼學的算法作為一種組件技術,它本身是比較成熟的。但當我們把已有的組件技術集成在一起時,那就會得到新的要求。另外,區塊鏈也有特定的技術,比如共識算法、智能合約,這些技術要滿足規模化可靠應用的需求,也要進一步創新,讓它更加成熟。
在中國運用區塊鏈技術或者用其他數字化技術也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中國是一個超大的市場。在超大的市場中,任何數字化技術的創新、數字化技術的應用,都要達到超大市場高并發的要求。這也是未來區塊鏈技術進一步創新、進一步提升、進一步成熟所要努力的方向。
問題三:您是否認同“區塊鏈時代已至”的觀點?
李禮輝:一半同意,一半不同意。我們不能夠單一強調某一種數字技術,包括區塊鏈技術、大數據,我認為未來應該是個數字技術的時代,是數字經濟的時代。
這個時代正在到來,而且正在加速到來。所以我認為,任何一個單一的數字化技術都是不可能獨木成林的,區塊鏈技術必須和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緊緊地結合、集成在一起,才有可能發揮更大的效能和作用,從而滿足未來經濟社會的需求。
問題四:在區塊鏈話題持續火熱的語境下,我們又應如何看待炒“幣”行為?
李禮輝:比特幣是比特幣,區塊鏈是區塊鏈。2009年,當時比特幣是基于區塊鏈技術平臺推出了一種所謂的這種虛擬貨幣的概念。說到比特幣,其實我們也說的是虛擬貨幣。虛擬貨幣有兩個最重要的問題缺陷,在技術上,它是基于這種公有區塊鏈的平臺的,在去中心化的公有區塊鏈的架構下,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它的交易效率很低,速度很慢,不能夠滿足這種規模化的應用需求的。
另外,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存在投機性太重的問題,所以注定不可能成為一種大眾化或者能夠進入公共社會生活的支付工具,或者一種所謂的這種貨幣形態。因為虛擬貨幣包括比特幣在內存在的這樣一些問題,所以在全球范圍內包括中國出現一些關于虛擬貨幣炒作行為和投機行為,在這方面認為加強監管是非常必要的。任何一個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本身的安全性是需要得到關注的。另外,任何一個新的概念都有可能會被炒作,需要我們特別關注,這才能維護新技術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我認為,對可能會帶來重大的技術風險、金融風險,或者說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行為,是必須要嚴格監管的。我們絕不允許中國這么大的一個國家出現一些全局性或者系統性的金融風險,這實際上也是各個國家金融監管的一個底線。
另外,我們應該特別關注、保護、促進新技術的實驗創新和發展,應該給新技術的創新和廣泛應用營造一個更好的環境,能夠幫助其成長。
問題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數字技術在此領域能發揮什么作用?
李禮輝:金融體制的深化改革,對于中國的金融業發展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這里,我覺得有兩點特別重要:第一,金融體制的深化改革,必須適應數字化技術在金融應用或者說金融科技創新的趨勢。就金融的管理體制、金融的監管體制、乃至整個的金融市場布局而言,要能夠適應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的新時代。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另外,未來的金融市場的參與者與或者從業者會越來越多,除了大型的國有金融機構、中小型的銀行以外,還有中小型的金融機構,也會有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可能會從事部分金融業務或者準金融業務,甚至打金融業務的“擦邊球”。
隨著市場主體越來越多,金融體制和金融系統需要更高的運作效率和協調性,也需要更加全面到位的監管。未來金融科技的創新,將為金融監管提供一種新的可能性,即利用數字化技術來提高監管效率,降低監管成本,同時也降低被監管成本,從而把整個市場潛在的金融風險控制在一個低水平范圍內,保證整個金融業更好、更順暢的可持續發展。
這樣金融業才能夠真正達到初衷,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為實體經濟創造更高的價值。
本周美國佛羅里達州南區法院法官ChrisMcAliley駁回了UnitedAmerican針對礦機巨頭比特大陸和Kraken交易所的訴訟.
1900/1/1 0:00:00文/蔡恒進 編輯/趙雪嬌 在新舊交替之際,鋅鏈接邀請到行業領軍人物,共同來探討產業區塊鏈2.0時代的發展,探討區塊鏈與其他技術融合,在產業中落地的路徑,推動產業區塊鏈從1到100的歷史進程.
1900/1/1 0:00:00Overview概述 我們通常不會將金融資產的穩定性與加密貨幣聯系在一起,畢竟我們在短短幾年內看到了很多諸如「百倍幣」、「歸零幣」等盛況.
1900/1/1 0:00:00來源:nakamoko 翻譯:頭等倉?? 本文作者LindaXie,曾擔任Coinbase產品經理,現為區塊鏈風投基金ScalarCapital聯合創始人,其成名作就是她的幣種指南系列文章.
1900/1/1 0:00:00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劉暢 截至1月20日,37家區塊鏈概念上市公司披露了2019年業績預告,超過7成公司預喜。業內人士表示,區塊鏈已具備大規模應用基礎.
1900/1/1 0:00:00歡迎閱讀2020年第一篇以太坊2.0更新速覽系列文章!今年將是令人興奮的一年。 長話短說: 基金會發布v0.10.0規范,為多客戶端測試網和安全審查目標提供基礎;@paulhauner和@sig.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