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EST愛好者_韓拾二
不知道你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會有人愿意去做DeFi?如果你是DeFi開發者,你做DeFi的目的是什么?
1)興趣使然
2)收手續費賺錢
3)滿足自己的DeFi需求
4)其他...
DeFi中文譯為:去中心化金融。
所以,DeFi的基本原則和前置條件就是「去中心化」,至于說金融屬性有多強以及金融需求有多大,取決于整個加密市場的受眾規模和發展程度。
DeFi可以很簡單。比如:有這樣一個鏈上合約,你轉入1個ETH可以生成2個DETH出來,把這2個DETH轉進去又可以兌換回來1個ETH。該鏈上合約就是一個DeFi協議,它非常簡單,非常純粹,它符合DeFi的基本定義。它所具有金融屬性以及金融需求,需要它的開發者和對它感興趣的用戶一起去挖掘。
觀點:數字美元終會到來:金色財經報道,Digital Dollar Project政策研究主管Michael Greco表示,更多的問題是何時而不是是否會在美國建立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
Greco表示,美國的數字美元“未來幾年有潛力”,但美聯儲正在等待國會頒布立法,然后才能向前推進。他預計國會明年不會通過這樣的法律,但表示他預計將會在2023年取得進展,尤其是在隱私方面”。[2022/12/29 22:13:46]
DeFi的本質是去中心化,這也要求DeFi一定是開源的。既然是開源的,那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同質的DeFi協議。
在這種情況下,開發者能向DeFi用戶收取手續費嗎?
觀點:比特幣大漲之年過后仍被看漲,但可能面臨監管審查:在線交易平臺eToro的美國董事總經理Guy Hirsch稱:“盡管比特幣漲勢如虹,但前方也有一些暴風云,”包括特朗普政府在卸任前采取的行動。德意志銀行調查發現,大多數受訪者看漲2021年的比特幣,41%受訪者的目標價是20000-49999美元,12%預測將升穿10萬美元。資管公司CoinShares的首席戰略官Demirors認為,拜登政府對加密貨幣的潛在影響令人關切。“總的來說,民主黨會帶來挑戰,他們傾向于加強監管和監督,”Demirors表示。許多策略師和投資者表示,在拜登入主白宮后,該行業可能會受到更多審查和更嚴格的監管。(金十)[2020/12/28 15:50:03]
同樣的一張智能合約運行在鏈上,對于用戶而言,它們是無差別的;況且,它們確實是無差別的。
觀點:比特幣波動期間交易所流入激增,表明市場供大于求:比特幣日前大幅下跌至9000美元以下,隨后夜間再次反彈至9400美元左右。盡管沒有改變其市場結構,但這進一步凸顯了比特幣最近連續遭到10000美元阻力位拒絕。
分析平臺CryptoQuant首席財務官Mason Jang表示,在這輪波動期間,資金流入大幅飆升。他指出,Coinbase和Gemini上的巨鯨在下跌前直接轉移了他們的持有資金。有分析師表示,資金流入趨勢可能表明供大于求。(NewsBTC)[2020/6/16]
如果說開發者團隊A鏈下知名度更高,而開發同樣協議的團隊B很一般,但是B的協議手續費更低;如果市場數據顯示A團隊開發的DeFi更受歡迎,那么用戶究竟在選擇什么?是在選擇DeFi嗎?還是在選擇開發團隊?
如果用戶是在選擇DeFi,那么A團隊和B團隊開發的協議本質上是無差別的,沒有優劣之分;如果用戶是在選擇開發團隊,那么DeFi將失去其存在的意義,這也與區塊鏈精神本質相悖!
BigONE VP:尊重每個人的觀點,有碰撞也是好事情:據悉,幣格 BigONE 旗下欄目“ONE 如初見”于今天下午 15:00 進行第一期直播。
直播由幣格 BigONE Marketing VP 如初主持,講述幣格的故事,就幣格的產品和動態與大家進行了互動。并表示幣格新團隊從 2019 年 3 月新組建以來,已經補齊了幣格的產品線,今年幣格先后上線杠桿、合約和借貸等產品,未來近一步做用戶服務。
另外,如初在直播過程中針對今天 CZ 在與李笑來的觀點碰撞中提到的“BigONE 沒做起來”做出了回應。表示尊重每個人的觀點,有碰撞也是好事情,幣格只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絕對不可能“做不起來”,我們很好,感謝友商關心。幣格 BigONE 不只有數字資產安全。[2020/6/1]
DeFi協議開源之后,不可避免的出現同質化競爭,會促使該DeFi協議最終走向免費。所以,DeFi開發者向DeFi用戶收取手續費顯然在邏輯上是不成立的,或者說無法持久收費,最終會被市場淘汰。
動態 | 觀點:歐洲各地加密法律即將收緊 馬耳他可能會受重大影響:更嚴格的新AML和KYC法律將在未來4個月席卷歐洲,使當地加密交易所和托管人的合規與銀行更加一致。歐洲議會在2018年通過AMLD5,但現在是立法者開始在國內實施的時候了;截止日期定在2020年1月。盡管許多司法管轄區和交易所已經符合這些規則,但這可能會對馬耳他等希望提高隱私門檻的所謂“寬松”地區產生重大影響。規模較小的交易所也需要投資于追趕合規。(The Block)[2019/8/17]
但是,DeFi交互工具開發者是可以向DeFi用戶收取服務費的。
你可以做一款前端交互工具,為用戶提供體驗更好的DeFi交互服務。這時候,工具開發者是可以向DeFi用戶收取服務費的。但是該費用并不是用戶為使用DeFi協議進行付費,而是在為使用DeFi協議過程中的交互體驗進行付費。協議是無差別的,但是服務是有區別的,并且是可以感知得到的。
那么,回到文章開始我們提出的那個問題:開發者為什么要開發DeFi呢?
可能真的有開發者興趣使然,為了某種成就感去開發了一個DeFi協議。但,大部分DeFi開發者應該是為了賺錢或者滿足自己的DeFi需求。
按照傳統互聯網的思維,如果一個產品連開發者自己都沒有需求,那么它幾乎不可能會被人開發。
我們從這個角度分析,開發者開發DeFi協議的初衷也應該存在同樣的邏輯:首先,開發者自己是有這種DeFi需求的,并且預判加密用戶群體中也廣泛存在著這種需求;所以,會促使開發者有想法去做這樣一個DeFi協議,滿足大家的需求,并且“順便”賺到錢。
至于說是順便賺到錢,還是說目標就是為了賺錢,我們不做具體的分析;總之,大部分DeFi開發者是有賺錢預期存在的。
前面我們已經分析過了,DeFi開發者靠收取用戶手續費是不可能的了。那么,DeFi開發者怎樣才能從DeFi協議上賺到錢呢?
接下來,我們根據不同類型的DeFi協議進行分析。DeFi協議有2類:
第1類:無激勵機制的DeFi協議
所謂無激勵機制,就是協議本身沒有經濟模型,沒有發行Token,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Uniswap協議。
在這類DeFi協議中,能賺錢的是流動性提供者,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做市商。
如果DeFi開發者想在這類DeFi協議中賺到錢,那就需要他參與進去,成為該協議生態中的一員,比如也去做市商,賺自己理所應當賺的那一部分。
但是,這時候無論你是DeFi協議開發者還是其他參與者,都處于同一個起跑線上,沒有優劣之分。可能開發者唯一的優勢就是更加了解協議本身,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參與進來,提供服務,開始賺錢;在市場形成均衡之后,這僅存的優勢也將不復存在。
所以,開發者在無激勵機制的DeFi協議中要想賺到錢,就要像其他用戶一樣參與進去,否則就沒有賺錢的機會。
第2類:有激勵機制的DeFi協議
有激勵機制的DeFi協議帶有自己的Token經濟模型。正常情況下,該經濟模型會偏向于解決DeFi協議“冷啟動”問題;也就說,越早參與進來的人,獲取Token的成本越低,當然風險也更大。
這時候,對于DeFi協議開發者來說,他可以最早參與進來,獲取Token,參與和推動共識建設。
在這里要特別說明一下,用戶獲取Token或者使用該DeFi協議都是有成本的,可以把該成本理解為手續費;但是這里的手續費并不是付給DeFi協議開發者的,而是付給DeFi協議系統本身的,歸協議共識者所有。
所以,在這類帶有激勵機制的DeFi協議中,DeFi開發者具有非常明顯的先發優勢,同時也符合自己的利益需求和協議發展主張。隨著該協議共識的發展壯大,以及協議本身所具有的應用價值,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深耕之后,開發者會獲得很好的回報。典型的例子:中本聰寫了比特幣協議白皮書,在早期也參與了比特幣挖礦,之后發生的事情大家也看到了,中本聰持有的比特幣已經價值幾百億美金了。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基本上理清了一個DeFi協議誕生的前因后果。無論你是DeFi協議開發者,還是參與者,亦或是普通用戶,只要把個中因果邏輯理清楚,就能知曉自己在其中所擁有的權利和要承擔的責任。
DeFi協議很純粹,很客觀,很講道理;它不存在所謂的道德問題,如果非要說有,那也是人類強加給它的。所以,我們不要用人性的缺陷去試圖證明DeFi的不成立,這是一種無能的表現!
前言 數字資產交易領域,經過了2017年ICO熱潮的褪去,以及多種金融創新,逐漸形成了合約交易為主,現貨交易為輔的新市場形態.
1900/1/1 0:00:00來源:LongHash 編者注:原標題為《區塊鏈技術的敘事困境:其解決方案》“在雞尾酒會上人們總是問我:你女兒是做什么的?”,我爸最近告訴我.
1900/1/1 0:00:00財富500強公司董事會的高級管理人員,通常對企業可以使用公共區塊鏈網絡的想法持懷疑態度,并大為挑剔.
1900/1/1 0:00:00作者|哈希派分析團隊 中幣(ZB)早行情:BTC現報18312美元:據中幣(ZB)交易平臺行情數據,截止到今日09:42時,BTC現報18312美元(-4.48%).
1900/1/1 0:00:00來源:LongHash 編者注:原標題為《比特幣3月暴跌50%并未勸退散戶和機構投資者》面對最近的全球市場暴跌,加密市場并未幸免于難.
1900/1/1 0:00:00本文來源:中新經緯APP作者蘇培科(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這次疫情的全球暴發,讓很多人和很多國家都看清了各國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前的準備不足,彼此應該包容和減輕偏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