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意在講解StarkEX為支持快速取款而提出的解決方案。本方案的優點在于,其速度完全獨立于L2的運營者生成有效性證明的速度。
快速取款模塊已經運行在以太坊主網的StarkEx上,并且賦能了DeversiFi交易所和dYdX交易所。
而下文我們講解的方案除了快速取款以外,還有非常多的使用場景。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需求是什么。
需求
區塊鏈使得兩方之間的免信任交互成為可能。Alice想發布一筆僅在特定條件滿足時才能執行的交易;Bob希望在條件滿足時能直接執行Alice的交易、不必再次獲得Alice的許可。我們把支持此類交互模式的元件稱作“有條件交易”。
在L1上實現CT不需要什么奇思妙想,因為智能合約可以保證時間和交易執行的耦合。但如果要求在L2中實現,那就有些挑戰了。比如,在StarkEx中,交易發起人簽名之后把交易傳遞給運營者,后者有責任來執行這筆交易,可是你用什么辦法來阻止運營者在所需條件滿足之前就執行這筆交易呢?
FTX.US前總裁:ETF的關鍵問題是BTC的受監管市場和重大規模的定義是什么:金色財經報道,FTX.US前總裁Brett Harrison在社交媒體上對外匯ETF的操作和監管與最近的現貨BTC ETF提案進行了比較。Harrison稱,有許多ETF追蹤外國貨幣的價格。這些ETF的結構通常是直接持有相關外匯的信托。其中一個例子是FXY,與BTC一樣,大多數即期外匯交易不受監管,尤其是在美國,市場監管權既不屬于SEC也不屬于CFTC的管轄范圍。雖然CFTC不監管外匯,但它對資產具有某些反欺詐權力,類似于它對現貨商品的權力,這些權力在2010年在當時的主席Gensler的領導下得到加強,以解決他所謂的最大的領域CFTC監管的零售欺詐。在SEC多次拒絕現貨BTC ETF提議中,主要理由是缺乏與標的資產或參考資產相關的具有顯著規模的受監管市場的監督共享協議。
許多人指出,貝萊德最近的現貨BTC ETF申請明確提到了與納斯達克就與現有現貨加密貨幣交易所運營商的監控共享協議進行合作的計劃。一個關鍵問題是BTC的受監管市場和重大規模的定義是什么,特別是當與外匯相似時,現貨商品交易通常不受SEC或CFTC監管。[2023/6/20 21:48:31]
在本文中,我們只聚焦于在L2上實現依賴于L1事件的CT。也就是說,這種CT要能保證,運營者僅能在某個鏈上事件發生之后才能執行某筆簽過名的交易。更進一步,我們將加入一種依賴于另一個L2中事件的CT,從而支持StarkEx實例之間以及StarkNet中的互操作性。
蘋果CEO庫克:我還不確定普通人能說清楚元宇宙到底是什么:金色財經報道,最近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 · 庫克(Tim Cook)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還不確定普通人能說清楚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在談到 Facebook 的 \"元宇宙 \" 時,庫克表示,人們對產品的理解非常重要。我真的不確定普通人能告訴你到底什么是元宇宙,他補充道。元宇宙這個詞出現在 Facebook 創立之前,最早出現在 1992 年的科幻小說《雪崩》 ( Snow Crash ) 中,但 Facebook 顯然已經全盤接納了這個詞,甚至把公司更名為 Meta。[2022/10/2 18:37:39]
下面,我們來形式化這種鏈上事件的概念,看看我們如何在StarkEx中的CT如何利用它。
有條件交易簡介
鏈上事件的注冊
聲音 | 周鴻祎:沒有什么系統是不能攻破的,區塊鏈系統亦然:在《吳曉波頻道十年二十人》第2018-07-04期中,奇虎360公司董事長作為嘉賓出席。對于區塊鏈,周鴻祎也表達了其“質疑”,提出當區塊鏈的系統不夠安全時,會“打擊整個行業的信心”。周鴻祎得出經驗,沒有不能攻破的系統,無論多完美的系統,只要它設計得足夠復雜,便一定存在漏洞。“越復雜,漏洞越多。”[2018/7/6]
CT使用了FactRegistry合約來跟蹤鏈上事件。實際上,只有在一個FactRegistry合約中注冊了的事件,才能“解鎖”CT。舉個例子,如果Alice直接在以太坊鏈上轉賬了1ETH給Bob,那CT是不能因此滿足執行前提的。
在上面這個案例中,FactRegistry合約需要一個函數transfer(),Alice傳入Bob的地址作為收款方。transfer()函數做兩件事:把需要轉移的ETH發送給收款方;保存對這筆轉賬的記錄,比如存儲這筆轉賬相關參數的哈希值,到合約的存儲項中。FactRegistry合約還帶有一個isValid()函數,接受一條哈希值作為參數,返回一個布爾值——如果該條輸入的哈希值等于合約中記錄的某條哈希值,就返回True。如此,這個記錄在合約中的哈希值,就可以當成是一個事實的證明。這個為FactRegistry合約引入一個新的事實的過程,通常稱為“事實注冊”。
蔡文勝:我為什么看好區塊鏈?:今日凌晨,知名投資人隆領資本蔡文勝在“三點鐘無眠區塊鏈”社群內分享觀點,整理如下:1.區塊鏈是一場大變革,目前只有小部分人先知先覺。 2.區塊鏈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泡沫,但泡沫剛剛開始,同時也能助推技術革命。 3.現在進場比特幣仍是先行者,最后觀望者進場才是韭菜。 4.區塊鏈代表未來,投資區塊鏈就是投資價值。 5.目前政策是鼓勵區塊鏈技術發展的。 6.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一天不學習就會落后。 7.未來會繼續分叉,但最終只會留存幾個主鏈,形成基礎貨幣;但應用數字貨幣不會比基礎貨幣價值低。 8.區塊鏈不是互聯網的升級版本,不單是技術的創新,更是商業邏輯的改革。 9.區塊鏈可參考互聯網的發展路線,從基礎設施、工具軟件,到最后和傳統行業結合。[2018/2/19]
一筆簽過名的CT所包含的鏈上事件的指紋有兩個字段:一個FactRegistry合約的地址;上述合約中應當記錄的事實。
StarkEx有條件交易
StarkEx會批量打包Layey-2中的交易,并使用一條發送到鏈上的STARK證明來結算這些交易。如果某一批次中包含CT,StarkEx將保證相關的事實已經注冊,以便能清算該批交易;否則,整批交易都會回滾。
有條件交易的案例
在本部分,我們會提出一些應用場景,并指出CT如何能用在這些場景中。
詳細案例——快速取款
在任意L2方案中,最初級的從L2轉出資金到L1中的辦法便是終局化一次L2的狀態更新。在基于有效性證明的系統中,終局化一次L2的狀態更新需要在鏈上提交一個相應的有效性證明,一般來說需要10分鐘。這就意味著,如果用戶使用這種方式來取款,就不得不等待至少10分鐘。
而快速取款的用意正是為了解耦這種依賴,讓用戶能夠在“區塊時間”內免信任地將資金取出,也即,就像使用普通的以太坊合約一樣。
那到底是怎么個流程呢?如果Alice想要從L2中取出1ETH到L1,Alice可以在L2上簽名一條將1ETH轉移給流動性提供者的CT,條件是LP在L1上轉移1ETH給Alice。Alice的CT僅能在她收到L1上的轉賬之后才能執行,所以她不會面臨對手方風險。
我們來看一個能夠協助CT的簡易的FactRegistry合約: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合約有一個payabe函數transfer(),它的功能有兩個:
轉移一定數量的ETH到某個地址
登記keccack(amount,address,nonce)
Alice簽發的CT只有keccack(1ETH,Alice,nonce)在FactRegistry中注冊之后才能執行。而這個事實,也只有在給Alice的1ETH轉賬發生了之后才能成功注冊。Alice可以無需信任地取出1ETH,整個過程只需她的前面,和LP在以太坊鏈上發起的一筆交易。
更多應用場景
類似的流程可以捕捉到下列類型的事件,從而L2的CT也可以有更多的用途,例如:
如果ETH的價格跌到了1010DAI,Alice希望在L2賣出1ETH,換回在L1上的1000DAI
Alice希望在L2上給Bob10ETH,只要Bob以Alice的名義在Alice指定的dApp中存入9.5ETH
Alice希望在DeversiFi的L2上給Bob10ETH,只要Bob在dYdX的L2中給Alice的賬戶存入9.5ETH
總結
CT的第一種用途是快速取款,但StarkEx運營者可以用這一元件實現許多種類的L2-L1交互。
(完)
原文鏈接:https://medium.com/starkware/conditional-transfers-the-key-to-interoperability-2e1de044fb65作者:StarkWare翻譯:阿劍
文章系金色財經專欄作者牛七的區塊鏈分析記供稿,發表言論僅代表其個人觀點,僅供學習交流!金色盤面不會主動提供任何交易指導,亦不會收取任何費用指導交易,請讀者仔細甄別,謹防上當.
1900/1/1 0:00:00文?|蔣海波?編輯|Tong?出品|PANews衍生品是資本流動中的重要環節,能夠對沖未來的不確定性,平抑價格。在加密貨幣中,衍生品的交易量已經遠超現貨交易量,經常成為價格波動的源頭.
1900/1/1 0:00:00據TheBlock3月12日報道,基于Polkadot的DeFi項目ReefFinance已通過REEF代幣銷售籌集了2000萬美元。該輪融資只有一個投資者,即AlamedaResearch.
1900/1/1 0:00:00多年前筆者在學習UNIX操作系統時,遇到一個詞叫做RTFM(據稱是英文ReadTheFineManual,“請閱讀那本精致的說明書”的縮寫).
1900/1/1 0:00:002020年底開始,NFT領域逐步獲得關注并迎來迅猛增長。目前NFT發展已經涵蓋了綜合交易平臺、加密藝術平臺、潮玩收藏、游戲、虛擬世界、域名、社交、NFT+DeFi、項目啟動平臺等領域.
1900/1/1 0:00:00每一個新事物從誕生到普及都需要時間的沉淀,在三百年前,人們對于股票還充滿了顧慮,一百年前風險投資還是非主流,幾十年前連巴菲特也“看不懂科技股”.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