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以研究者身份解讀央行數字貨幣》
5月29日-30日,國際金融論壇2021春季會議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議的主題為“后疫情時代:全球治理與國際合作”。在論壇“數字貨幣與未來數字化轉型”環節,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進行了分享。
以下為演講實錄:
大家好!很高興參加本次研討會。
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啟動央行數字貨幣研發。我很榮幸參與其中。雖然2018年底我離開中國人民銀行到中國證監會工作,但我依然關注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在此,我想以一個研究者的身份,分享一下我對央行數字貨幣的理解和看法,敬請批評指正。
近期大家都關注到,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4月28日的答記者問上,對數字人民幣進行了評論,他說“它的真正用處,是幫助政府看到所有的實時交易。比起應對國際競爭,這和他們自身金融系統內發生的事更相關些”。
姚前:對跨國平臺企業征收數字稅有助于維護來源地稅收管轄權: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表示,2020年《OECD/G20關于實現包容性數字稅框架的“雙支柱”路徑的聲明》提出的“用戶參與”方案認為,用戶數據是社交媒體、搜索引擎以及電子商務等數字經濟業態價值的創造基礎,因此賦予了用戶所在國向相關數字平臺征稅的權力,且無論數字平臺是否在本國有實體存在。同時,對跨國平臺企業征收數字稅,亦有助于維護來源地稅收管轄權。(貝殼財經)[2020/12/16 15:22:26]
我認為,“幫助政府看到所有的實時交易”并非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實驗的動機。在我國,人們已習慣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非現金支付方式,許多人身上已不再攜帶現金。事實上,第三方支付技術上已經可以實現所有實時交易的透明化;當然也引發了數據隱私保護、可匿名性、壟斷、監管透明度等問題。面對數字化浪潮,中央銀行有必要主動創新法定貨幣發行和流通方式,探索央行數字貨幣,以優化法定貨幣支付功能,緩解私人數字支付工具的沖擊,提高法定貨幣地位和貨幣政策有效性。
姚前:基于Libra發行“數字美元”可能性非常大:7月12日,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與騰訊研究院聯合打造的“明德為公,智達行果-2020公益數字經濟直播講堂”,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科技監管局局長,信息中心主任姚前進行開講。在講課中,姚前認為,在Libra上發數字美元要比以太坊可能性更大。美國有媒體認為,數字美元是基于以太坊發行,我個人認為可能性不太大。以太坊是一條公鏈,你看Facebook做了多大合規改進,而以太坊遠沒有這些合規性改進,以太坊是幣圈人的一個期待。和以太坊相比,在Libra上發行數字美元可能性更大,但我不能肯定他們到底怎么做。
如果在Libra上發行數字美元,會非常簡單,Libra已經將基礎設施架好,無非你只需授權一下,數字美元、數字英鎊就出來了。Libra2.0進展非常快,因為代碼開源,這個生態體系上應用會蓬勃發展,它不像各國央行做的數字貨幣試驗,藏頭露尾,想對接不知如何對接,想開發應用不知如何開發應用,等出來后大家全茫茫然。全球那么多有智慧的人在共建Libra生態,這個非常厲害。很可能Libra體系成為各國央行發行和流通央行數字貨幣的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平臺,是挺讓人驚訝的。
Libra從自己要做無國界貨幣開始,走到為各個國家發行央行數字貨幣提供服務,這個轉型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轉型,從這個角度說,Libra和數字美元是可以結合的,按照Libra白皮書規劃,其生產就緒狀態并不遙遠。在這種狀態下,原來將Libra當作假想敵的貨幣當局,有可能將Libra當作合作伙伴。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在這種情況性下,公私合營可能性在加大。(碳鏈價值)[2020/7/12]
一直以來,我把私人支付工具的“去現金化”,以及“去中心化”私人數字貨幣的興起,稱為“MorningCall”。中國央行是最早對“MorningCall”反應并積極行動的中央銀行之一。鮑威爾所說的“政府看到”或“不看到”,或許更多指隱私保護與監管合規的平衡,前段時間周小川行長已從可控匿名的角度進行了很好的闡述。
聲音 | 姚前:解決跨境支付結算難點 傳統路徑優化和區塊鏈技術新探索都值得關注:據財新網11月24日消息,11月23日下午,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前所長姚前在廣州國際金融論壇第16屆全球年會上表示,解決跨境支付和結算難點,沿著傳統路徑繼續演進優化,以及通過區塊鏈等技術就跨境支付進行全新探索,這兩個發展方向都值得關注。[2019/11/24]
在那個答記者問上,鮑威爾還對數字貨幣是否會挑戰美元地位進行了評論,他總體上認為不用太擔心。國際上關于央行數字貨幣是否會替代美元的討論很多。我認為,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是歷史形成的,國際貿易和跨境支付目前大都基于美元展開。盡管有些全球穩定幣,比如Libra,旨在解決跨境支付的痛點,但削弱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不一定是CBDC的目標,主權貨幣數字化本身有其內在的邏輯。長期看,數字貨幣或數字支付工具的出現當然有可能改變現有格局,但那是數字化進程和市場選擇后自然演進的結果。
聲音 | 姚前:中國人民銀行正在開展央行數字貨幣研發試驗:今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前所長、中證登總經理姚前在《中國法律評論》發表題為“數字貨幣的前世與今生”中透露,當前,中國人民銀行正在開展央行數字貨幣研發試驗。由于第三方支付的異軍突起,我國的賬戶體系走在全世界前列。但實際上,許多人認為,真正代表未來技術發展方向的央行數字貨幣應是基于加密貨幣技術的央行數字貨幣,即CBCC。目前學界和業界均在積極開展CBCC模式的探索,許多人認為,CBCC可以讓客戶真正自主管理自己的錢,而不是交給第三方,真正賦予客戶自由的權利。雖然尚不能肯定它一定就是將來的方向,但至少目前來看,這是最熱的前沿焦點。此外,姚前還指出,數字貨幣的發展不僅需要來自實踐的經驗支撐,還需要多學科跨領域的理論指導,其中也包括法學,像數字資產的法律界定、去中心化應用的法律規范、智能合約的法律效力、區塊鏈技術的數據信息保護和法定數字貨幣相關立法等議題正急需法學研究者的真知灼見。[2019/1/2]
而對鮑威爾先生的另外一句話,我頗有感觸:“在我們已經擁有高度進化的支付系統的世界里,我們有FedNow和其他即時可用的資金。在這種環境下,央行的數字貨幣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這其實談的是,央行數字貨幣怎么定位?應在什么場景中應用?發揮什么作用?目前各方爭議不小。
聲音 | 央行姚前:去中心化資產交易與中心化交易所并不沖突: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認為,去中心化資產交易具有低成本、準實時、系統穩健等優點,但在性能提升、安全增強、隱私保護、監管接入以及場景挖掘等方面仍需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特別是,如何為監管提供“接入口”,應是各種去中心化資產交易技術方案的“不可或缺”要素。應看到,去中心化資產交易與傳統的中心化交易所并不沖突,兩者并不是完全替代的關系,傳統的中心化交易所也可以采用去中心化資產交易技術,從而充分發揮區塊鏈技術的能量,更好地提升金融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和資金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2018/7/13]
下面,我想從七個方面談談央行數字貨幣研發需要考量的重點。
一、技術路線。基于賬戶,還是基于代幣?從公開報道看,數字人民幣采用了賬戶路線,而有一些國家則選擇了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加密貨幣技術路線。我個人理解,基于賬戶和基于代幣兩條技術路線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實質上代幣也是一種賬戶,只不過是新型賬戶——加密賬戶。相比傳統賬戶,用戶對加密賬戶的自主掌控能力更強。早在2014年,我們就對包括E-Cash和Bitcoin在內的中心化和非中心化加密貨幣有過深入的研究,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央行早期的數字貨幣實驗與加密貨幣的思路是一脈相承的,我們期待掌控加密貨幣的鑰匙而不是繞道而走。當時,我們基于“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二元體系,開發出準生產級的央行數字貨幣原型系統。但在落地實施的反復權衡中,還是選擇從基于傳統賬戶的技術路線起步,這是一種務實的選擇。我記得,在人民銀行工作的時候,周行長一直教導我們,他說要有長期技術演進的理念,要動態地去看技術的變化。他的教導富有啟發,我想我們有必要以動態的眼光去看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成熟,央行數字貨幣也會吸納各種先進技術,不斷完善其技術架構體系。
二、價值屬性。央行直接負債,還是運營機構負債?本質區別在于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負債一欄,記錄的是終端用戶的央行數字貨幣還是代理運營機構的準備金。如果運營機構向中央銀行存繳100%備付準備金,以此為儲備發行數字貨幣,這樣的央行數字貨幣在國際上被稱為合成型CBDC,類似于香港的發鈔行制度,這個模式引起了包括中國央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內的很多機構的研究關注。當然一些國家采用的仍然是傳統央行直接負債模式。
三、運行架構。雙層,還是單層?我曾在2017年《數字貨幣與銀行賬戶》一文中提出“商業銀行傳統賬戶+數字貨幣錢包”的架構體系,以避免央行數字貨幣對商業銀行的沖擊。目前,雙層架構正逐漸形成各國的共識。數字人民幣也采用雙層運營體系。我個人以為,雙層運營與單層運營也并非二選一的關系,就像出租車與公共汽車,二者似可并行不悖,兼容并蓄以供用戶選擇。我們可設想,如果央行數字貨幣直接運行在以太坊、Diem等區塊鏈網絡,那么中央銀行可借助它們的BaaS服務,直接向用戶提供央行數字貨幣,而無須借助中介機構。單層運營可以使央行數字貨幣更好地惠及沒有銀行賬戶的群體,實現金融普惠。
四、是否計息。有些人對央行數字貨幣計息存有疑慮,擔心會引發存款從商業銀行轉移到中央銀行,導致整個銀行體系信貸能力萎縮,成為“狹義銀行”。近年來,各國央行對于CBDC的狹義銀行影響似乎已不再那么“畏懼”。比如歐洲中央銀行的數字歐元報告提出所謂的分級計息系統,以可變的利率對不同數字歐元持有量計息,以減輕數字歐元對銀行業、金融穩定和貨幣政策傳導的潛在影響。數字人民幣目前不考慮計息。
五、發行模式。發行,還是兌換?貨幣發行與兌換的區別在于:前者由中央銀行發起,屬于主動供給;后者由貨幣使用者發起,屬于按需兌換。央行數字貨幣的生成是發行還是兌換?取決于它的定位以及貨幣政策的需要。如果只是M0替代,那么它和現金一樣,是按需兌換;如果中央銀行為了實現貨幣政策目標,通過資產購買的方式,向市場主動發行數字貨幣,則是擴表發行。擴表發行須界定合格的資產類型,以適當的數量和價格進行操作。
六、智能合約。有人擔心加載除法定貨幣本身功能外的智能合約,會影響其法償功能,因此建議對央行數字貨幣加載智能合約持審慎態度。而加拿大、新加坡、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等開展的央行數字貨幣研究項目均實驗了智能合約。我個人觀點,數字貨幣不能只是對實物貨幣簡單的模擬,而若要發揮“數字”的優勢,未來的數字貨幣一定會走向智能貨幣。當然,前期我們也觀察到一些由于智能合約安全漏洞而引發的系統災難,說明該技術成熟度還有待改進。所以央行數字貨幣應在充分考慮安全性的基礎上,宜從簡單的智能合約起步,逐步擴展其潛力。
七是監管考量。剛才提到,我們需要在隱私保護與監管合規之間取得平衡。一方面,KYC、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是央行數字貨幣應遵循的基本準則,另一方面則要充分考慮用戶個人隱私保護。央行數字貨幣的隱私機制設計是當前的研究熱點,最近歐洲央行對于數字歐元的公眾咨詢結果也顯示,參與咨詢的居民和專業人士都認為隱私性是數字歐元最需要關注的設計特征。我個人認為,在數字世界中,數字身份的真實性問題、隱私問題、安全問題或涉及更大的社會治理命題,需要我們做深入的研究。
總的來說,央行數字貨幣研發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不僅僅是技術領域的問題,還涉及到法律法規、金融穩定、貨幣政策、金融監管、國際金融等更廣泛的領域,有許多問題仍需要我們去深入研究。尤其是,當前數字美元、數字歐元、數字日元似已蓄勢待發,與他們相比,數字人民幣的競爭力在哪?更是值得我們深思與探討。
以上是我的一些基本觀點,純屬經驗之談,實際上也還需要再經受實踐的考驗。特別想說明的是,我已離開人民銀行,所說的僅代表個人學術觀點,不代表人民銀行,也不代表我現所在機構。
謝謝大家!
Tags:數字貨幣LIBLIBRA以太坊數字貨幣交易所libre幣怎么兌換其他幣LIBRAF價格以太坊最新價格行情分析美元
來源:21財經 作者:陳植編輯:曾芳 隨著央行數字人民幣研發日益推進,未來央行數字人民幣在支付、金融應用等領域將扮演多大的角色,倍受金融市場關注.
1900/1/1 0:00:00譯者注:5月19日消息,BSC最大借貸平臺Venus被曝出發生大額清算,據社區反饋,有幾個大戶手中掌握了300多萬XVS,在砸盤的前一天晚上.
1900/1/1 0:00:00本文由中幣研究院原創編輯 熱點摘要: 1.馬斯克:狗狗幣沒有正式組織;2.V神:區塊鏈投票在有見識的人中被低估了;3.DOGE突破0.35美元關口;4.SUSHI突破13美元關口日內漲幅為16.
1900/1/1 0:00:00前言 隨著央行數字人民幣研發日益推進,未來央行數字人民幣在支付、金融應用等領域將扮演多大的角色,倍受金融市場關注.
1900/1/1 0:00:006934萬美元成交一張JPEG圖!?290萬美元買入一條推特!?類人機器人索菲亞創作的自畫像賣出近70萬美元!?這些以往不被認為有價值的商品,竟然打破傳統被高價拍賣.
1900/1/1 0:00:00投資者堅定地支持Balancer協議。這是否標志著圍繞DeFi市場的炒作再次升溫? 據Cointelegraph5月28日消息,BalancerLabs獲得風投機構2425萬美元的融資.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