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誕生20年后,人們試圖讓它重歸烏托邦
這幾個月來,相信大家都經受了來自“元宇宙”的狂轟濫炸,短視頻、營銷號哪哪都是,連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都開始大侃特侃。其實,要說最近在硅谷科技圈和投資圈里炒得最火、鬧得最兇的,還真不是元宇宙,而是另一個與之相關的科技概念。
因為它,紅杉、A16Z等頂級風投紛紛重金押注,甚至要重組架構“革自己的命”;也因為它,馬斯克、JackDorsey這些頂流大佬跟風投們針鋒相對,在硅谷快要吵翻了天。關于它的一條介紹,在網絡上動輒就有幾十萬的瀏覽量刷爆朋友圈;關于它的消息,每天都在紐約時報、彭博社等海外媒體的頭版上動態更新,所到之處都充滿了討論和爭議。
有人說,它的到來,將徹底改變當前的經濟社會的運行方式,打開一個全新的數字經濟時代。
這個概念,就是當前科技圈大佬們最關注、爭議最大的Web3,第三代互聯網。
那么,到底什么是Web3?它與元宇宙之間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又將對未來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此次,我們嘗試做一個較為全面的盤點。
Web3:開啟一個“由你主宰”的互聯網新時代
在談論什么是Web3之前,我們需要簡單回溯一下Web1.0和Web2.0的概念和內涵,才能更好地理解Web3為什么會誕生以及它所想要解決的問題。
Web1:“只讀”的信息展示平臺
Web這個概念最早誕生于1989年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一項研究中。當時,為了方便全球的研究人員能在不同計算機之間共享和更新信息,英國科學家TimBerners-Lee提交了一項關于“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超媒體信息檢索系統”的提案,并將這個系統命名為WorldWideWeb。其設想是,互聯網上的資源可以在一個網頁里比較直觀的表示出來,而這些資源可以在網頁上相互鏈接。
當年TimBerners-Lee所提交的提案,圖片來自于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
Beosin:2022年全年Web3領域因各類攻擊造成的總損失達到了36億384萬美元:金色財經報道,2022 年全年,Beosin EagleEye 安全風險監控、預警與阻斷平臺共監測到 Web3 領域主要攻擊事件超 167 起,因各類攻擊造成的總損失超 36 億美元,較 2021 年攻擊類損失增加了 47.4%。其中單次損失超過一億美元的安全事件共 10 起,1000 萬至一億美元的安全事件共 21 起。[2022/12/29 22:14:40]
1991年8月6日,Berners-Lee發布了世界上第一個網頁,這也是萬維網第一次作為互聯網上一項公開可用服務出現。時至今日,你仍然可以點開查看這個網頁,它解釋了什么是萬維網以及鏈接了如何使用網頁瀏覽器等信息。雖然如今這個網頁看上去非常簡陋,但正是它掀開了互聯網時代的帷幕,宣告了Web1.0時代的到來。
世界上第一個網站
從萬維網的發明背景和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Web是為了信息共享和交換而設計的,萬維網就像是一個信息展示的平臺,旨在成為人們了解更廣闊世界的窗口。
從1991年到2004年間,在萬維網上流轉的信息逐漸從文字變成了圖片再變成了視頻,信息門戶時代洶涌而至。網景、雅虎、新浪等一大批瀏覽器和信息門戶類網站在全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雖然這些網站徹底改變了人們了解信息的方式,但這些信息是靜態的、只讀的,用戶只能是觀眾,并無法參與其中。
于是很快,一場互聯網交互時代的變革到來。
Web2:“互動”的內容生產網絡
Web2最早由信息架構咨詢師DarcyDiNucci在1999年撰寫的文章《FragmentedFuture》中首次創造,在這篇文章中她提出:“我們現在所知道的Web基本上是以靜態形式被加載到瀏覽器窗口中,但這只是未來Web的雛形。未來的網絡不再只是滿屏的文本,而是一種會產生實時交互的傳輸機制。”
Web3游戲和娛樂工作室Heroic Story完成6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金色財經報道,Web3游戲和娛樂工作室Heroic Story在Upfront Ventures領投的種子輪融資中籌集了600萬美元,Multicoin Capital和Polygon Technology參投,Andreessen Horowitz的Jonathan Lai和Miramax的電影負責人Wolfgang Hammer等天使投資人也參與其中。Heroic Story由Jay和Scott Rosenkrantz兄弟于2019年在Y Combinator成立,旨在為web3時代重新構想類似于龍與地下城的傳統桌面角色扮演游戲(RPG)。[2022/11/18 13:18:48]
這個概念從提出到被大眾廣泛知曉經過了近5年,直到2004年末,O'ReillyMediaWeb2.0會議在舊金山召開,O'Reilly媒體的創始人TimO'Reilly才正式將Web2.0帶進了大眾視線,并進一步闡釋和豐富了Web2的定義和內涵。他表示,Web2.0是一種新的互聯網方式,其模式將更以用戶為中心,將允許用戶作為內容的創建者,并通過社交媒體進行交互和協作。
圖片來自TechCrunch版權屬于原作者
他曾以網景和谷歌為例,闡釋了Web1和Web2的差異。誕生于1994年的網景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瀏覽器,其商業模式是將網頁上的廣告位賣給公司,再通過點擊率或是上架時間長短來收取費用,是一個依賴于用戶的信息展示平臺。而谷歌的出現改變了這種由廣告商尋找消費者的模式,通過以數據驅動的搜尋引擎,讓用戶能夠通過自主輸入查詢信息再在此基礎上提供更精準的廣告服務,同時解決了廣告窗口對用戶所造成的負面體驗。
在這個例子中,同為消費者,使用網景瀏覽器中用戶是被動的,而在谷歌中是主動的,這就是一代和二代的核心差別所在。也就是說,在Web2時代,用戶不僅能瀏覽信息,還能夠主動參與到信息的傳遞與交換之中。
域名服務Velas Web3 Domains獲Velas贈款計劃資助:8月7日消息,區塊鏈項目Velas發推稱,Velas域名服務Velas Web3 Domains獲得其贈款計劃資助,成為Velas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去年10月消息,總部位于瑞士的科技公司Velas已向建立在Velas區塊鏈之上的初創企業撥款1億美元,這比今年早些時候的500萬美元初始承諾大幅增加。贈款計劃旨在支持Velas生態的發展,并在Web3.0中擴展其功能。與同年8月份宣布的最初500萬美元贈款計劃一樣,新的資金計劃將為每個項目分配高達10萬美元的資金。[2022/8/8 12:08:38]
如今,我們所熟知的大部分科技公司都是Web2.0時代的產物。包括以谷歌為代表的搜索引擎,以Facebook、Twitter為代表的社交網站,以YouTube、Tiktok為代表的視頻社區,以維基百科為代表的知識社區等等。在用戶創造內容的模式下,互聯網規模開始急速膨脹,網絡開始成為了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時至今日,我們其實還仍然處于Web2.0的時代中。
那么,既然互聯網交互時代發展得如此蓬勃,為什么近兩年來Web3.0開始被反復提及并且越來越火?
Web3:“去中心”的個性化環境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再回到1989年TimBerners-Lee創造Web的初衷。萬維網的的誕生是為了解決當時各國研究者們的信息傳遞問題,當一個站點的信息不在了,大家依然能在網絡上找到這些信息并免費使用。因此,初代Web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并不依賴于一個中心組織;第二,并不是為了盈利而設計。
但在Web2時代,互聯網的發展已經偏離了最初的設計軌道。隨著用戶從信息的接收者變成了參與者,用戶在網絡上的數字行為也被一一記錄了下來,并且以數據形式由各個公司掌握。比如谷歌記錄你的搜索痕跡,Facebook、Twitter記錄你的人際關系和互動,亞馬遜記錄你的購買記錄等等。這些科技型巨頭通過大量的數據來獲取利益,算法掌控了你的世界。
Animoca Brands、Sandbox等合作成立Web3開放元宇宙聯盟OMA3:7月22日消息,Animoca Brands、Dapper Labs、The Sandbox、Alien Worlds等多個元宇宙和Web3平臺已決定合作成立 Web3開放元宇宙聯盟(OMA3,Open Metaverse Alliance for Web3),旨在解決行業中現存的互操作性問題。
據悉,OMA3的四個核心原則是透明、包容、權力下放和民主化。OMA3 將以DAO的形式存在,以確保透明和以用戶為中心的治理體系。(Cointelegraph)[2022/7/22 2:31:25]
而最重要的是,你的這些個人數據并不屬于你自己,而是以各個公司為中心成為了它們的盈利工具。舉個例子,如果Facebook有一天倒閉了,關停了你的社交賬號,那你過去發的所有動態、建立的所有關系也會隨著Facebook的消失而消失,你的信息本質上并不屬于你。
圖片來自pcmag,作者AngelaMoscaritolo,版權屬于原作者
這些巨頭通過吞噬了海量的個人數據賺取了巨額財富,同時也出現了許多用戶隱私泄露、數據被濫用的情況,比如此前轟動一時的棱鏡門、Facebook的劍橋分析事件等,驅使人們開始更多的關注自己的數據安全問題。因此我們也看到,近幾年來科技巨頭們面臨了越來越密集和嚴厲的數據隱私和反壟斷指控和調查,關于將數據控制權歸還給用戶,讓互聯網回歸初心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2014年,以太坊聯合創始人GavinWood在自己的一篇博客《InsightsintoaModernWorld》中首次明確提出了Web3.0這個概念,提出了一種全新的互聯網運行模式:信息將由用戶自己發布、保管、不可追溯且永遠不會泄露,用戶的任何行為將不需要任何中間機構來幫助傳遞。
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類似谷歌、Facebook這樣的站點和服務就不存在了呢?其實也并非如此。從用戶的角度看,Web3.0和Web2.0的使用體驗并不會有太大改變,各種應用程序仍然會存在,只是后端的運行方式會發生革命性的變革。用戶不再需要在不同中心化平臺創建多重身份,而是有一個去中心化的通用數字身份體系。未來用戶將擁有自己的“密鑰存儲器”,過去由這些服務站點掌握的數據將通過分布式應用技術由用戶自己掌握。
佳士得推出投資基金Christie's Ventures,將專注于Web3等領域:7月18日消息,佳士得推出投資基金 Christie's Ventures,旨在為新興技術和金融科技公司提供財務資源和專家支持,以創造與藝術市場相關的解決方案。該基金將專注于Web3、藝術相關金融產品以及藝術消費解決方案和技術三個領域。目前Christie's Ventures已投資了跨鏈互操作性協議LayerZero。[2022/7/18 2:21:10]
什么意思呢?比如你在Facebook上的登陸時間、搜索記錄、發的照片和動態不再由Meta公司記錄和保管,你自己的瀏覽器就是你個人的數據庫,你想什么時候把這些信息從Facebook轉移到其他平臺都可以。再比如,如果需要在網上付款轉賬,你可以通過使用的瀏覽器直接就證明自己身份,而不必再像現在一樣輸入賬號信息和尋求第三方驗證等等。
簡而言之,Web3將是一個不會依賴任何中心組織、完全由用戶掌控的時代。它的到來將徹底打破現在科技巨頭的壟斷,改寫當前數字經濟的運行方式,并引發大量自下而上的創新。
圖片來自于FabricVentures
雖然2014年Web3就被提出,但因為缺乏一個非常具體且被大眾熟知的應用場景,一直都處于一個不溫不火的狀態。但今年,隨著數字貨幣、NFT、元宇宙等全面爆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到去中心化、虛擬身份、加密貨幣的討論之中,也順勢點燃了科技界和投資界對于Web3的熱情。以A16Z為代表的風投開始跑步入場,從解構Web3概念到提前布局相關公司再到游說監管部門調整政策,大有一種Web3大勢將至的感覺。
關于從Web1.-Web3的變遷和概念特點,硅星人也為大家總結整理了一個表格。
硅星人制表,版權屬于硅星人
Web3和元宇宙之間的關系
如今,Web3這個詞也常常跟年度爆款概念元宇宙一起出現。那么,二者之間又是什么關系呢?
首先,元宇宙作為“宇宙”這樣的宏大的概念,它并不是指代一種技術、一個產業,而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經濟系統。也正是因為它所涉及領域如此廣泛,所以現在似乎什么項目都可以跟它沾上邊。但實際上,可以說當前90%以上的元宇宙項目都脫離了元宇宙的本質,僅僅停留在概念炒作的階段。
元宇宙的形態究竟應該是什么樣的?EpicGames的CEOTimSweeney曾說過,“元宇宙將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參與式媒介,所有用戶都可以參與、創造、分享并從中獲利。”元宇宙并不等同于虛擬空間、虛擬游戲、虛擬平臺,它不會只由一家公司控制,用戶的數字化身可以自由地在不同平臺之間穿梭,每個人將擁有自己的通用身份、通用錢包。
比如,我們可以用數字化身在亞馬遜的虛擬商店里買衣服,然后再穿著這身衣服去迪士尼的虛擬樂園里買票游玩,再把游玩記錄傳送到虛擬社交媒體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需要去每個平臺上注冊不同的賬號,不需要用不同的結算方式,不需要任何第三方驗證,所有的數據都記錄在我同一個數字身份的賬號之中,它可以跨平臺存在。是不是聽起來有點熟悉?是的,這就是我們前文提到的Web3的概念。
圖片來自于Pulsar
所以,元宇宙的本質就是一個不間斷運行的、去中心化的虛擬社會系統,它的理念跟Web3一脈相承,而Web3就是元宇宙持續運行的基石。
要想真正實現實現元宇宙,需要遵循這樣一個邏輯關系:先有分布式數據庫、加密技術、邊緣計算等底層技術的成熟,才有Web3時代的到來,再在此基礎上結合VR/AR等硬件設備和與之相適應的政策監管環境,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才會最終形成理想狀態下的元宇宙。
Web3與元宇宙的關系,硅星人制圖,版權屬于硅星人
|關于Web3的爭議
當我們看從Web1到Web3的變遷時,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用戶訴求升級的過程:在解決了信息傳遞的溫飽問題之后,用戶對于自己的互聯網權力的要求也開始逐漸變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各階段的Web概念催生了不同時期的公司,而是互聯網在發展進程中所產生的這些不同形態,才讓人們開始嘗試用這種階段劃分來總結和闡述技術轉變的趨勢。
所以,所謂的Web2、Web3并不是一個經過緊密論證的技術標準,關于Web3的定義也一直在爭論之中。
如今關于Web3,在科技界和投資界中就出現了旗幟鮮明的兩個派別:一派是以A16Z為代表的AllinWeb3投資大軍,認為Web3時代已經在拐角處;一派是以Twitter創始人JackDorsey、馬斯克為代表的“反Web3投機”派別,他們認為Web3技術還需要更長時間的摸索,當前鼓吹的Web3都是圈錢和炒作。最近,兩派也因為此事吵得不可開交,拉黑取關全用上了。
JackDorsey和馬斯克在Twitter上關于Web?3的調侃
JackDorsy和馬斯克質疑Web3也是有據可依的,因為互聯網在朝著Web3前進的道路上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而這些問題目前看來都是短時間內是難以解決的。
第一,技術實現的成本高、難度大。我們知道,Web3概念的核心就是讓用戶擁有掌控自己數據的權利,這就意味著分布式應用技術要非常成熟。而實際上,分布式應用所需要的點對點技術早再幾十年前就存在了,之所以沒有走上主流就是因為數據存儲和處理問題無法解決。一方面海量的數據存儲和處理需要巨額的成本,這樣的成本無法分攤到個人;另一方面在當前技術水平下去中心化網絡處理任務的效率十分低下,比如目前比特幣區塊鏈每秒只能處理3-7筆交易,而Visa的交易處理系統每秒就能處理數萬筆交易。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現在想用區塊鏈網絡付款買一杯可樂,這筆交易可能要一個小時才能完成,你能接受嗎?
第二,目前很多區塊鏈項目本身也不是完全的去中心化。區塊鏈的基礎是達成所有參與者共識的共識機制,而這個機制必須是唯一的、得到普遍信任的。因此,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只是去機構中心,而不是去信任中心。目前根據去中心化的程度,區塊鏈有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三種類型,其中除了公鏈之外,聯盟鏈是多中心的,私有鏈是有中心的。也就是說,如果要實現Web3“人人都是中心”的理想狀態,如何搭建一個被所有用戶都接受的共識機制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區塊鏈的主要類型和特點,圖片來自Quora
第三,監管問題道阻且長。Web3所提出的去中心化設想,在本質上就對監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也是為什么扎克伯格在多年前所提出的要建立Libra數字貨幣聯盟時會遭遇到極強的阻力,并且最后不了了之。因此,如何建立一套與Web3時代相適應的運行規則,各方要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還需要長時間討論和摸索。
綜上,Web3想讓互聯網回歸初心的理想是豐滿的,但同時所面臨的技術和現實難題也是骨感的。未來幾年,我們可能并不會看到像風投們鼓吹的那樣Web3時代洶涌而至,基于Web3的社交網絡和企業可能在未來幾年內會發展壯大,但也無法完全取代谷歌、Meta、亞馬遜這些公司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那么,Web3時代何時會到來,互聯網究竟會往何處發展?馬斯克曾在轉發比爾蓋茨1995年談論互聯網的視頻時發問,“考慮到當下幾乎不可想象的性質,未來會是什么樣子?”接著,他贊同了一個網友的回答——“Thegoodwaytopredictthefutureistobuildit。”
文|Juny
導讀 2021年,伴隨著牛市的發展,也涌現了一批Web3音樂平臺。本文系統梳理了Web3音樂平臺賽道,將賽道按照音樂作品涉及的權利類型分為四大類,分別介紹其中的典型項目,并對所有項目做了綜合對比.
1900/1/1 0:00:00金色財經報道,PayPal公司發言人周五向CoinDesk證實,隨著公司發展其加密業務,PayPal正在考慮推出自己的穩定幣.
1900/1/1 0:00:00自去年9月24日十一部門施行《關于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以來,除各監管部門紛紛對違法挖礦的個人與企業施以行政處罰之外,部分涉嫌刑事犯罪的挖礦行為亦進入了各地偵查機關的視野.
1900/1/1 0:00:00VitalikButerin概述了他對跨鏈區塊鏈世界的看法。dYdX宣布了2022年全面去中心化的計劃。而NearProtocol為Web3技術籌集了150美元.
1900/1/1 0:00:00注:原文作者為Tokemak創始人LiquidityWizard,以下為全文編譯。互聯網正在以巨大的速度變化.
1900/1/1 0:00:00UTXO聯盟 UTXO聯盟是一項旨在啟動與個人和組織合作的計劃,旨在使UTXO模型更具可擴展性、安全性和互操作性.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