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易凱資本,作者:王斌、沈煜霄、白海、蓋瑞杰、高霄龍、許李幸、趙琳娜、肖霄,編輯:郭邦暉、吳靖,制圖:李鑫、趙毅,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一、2020年發生了哪些重要變化
1.新生人口數量逐年下降創歷史低點,老齡化程度持續加重創歷史新高,醫療健康市場兩極化發展的人口結構基礎加速形成
目前中國少子和老齡化問題并存,且未來將日趨嚴重。兩組數據可以看出:
一組是新生兒人數。據國務院發布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中國出生人口數量不斷下降,已由2016年的1,786萬下降到2020年的1,200萬。由此趨勢可以判斷,2021年新出生人口仍將進一步下跌。
一組是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自2000年邁入老齡化社會之后,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持續加深。據七普人口數據顯示,目前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到總人口的13.5%左右,很快這一比例將達到14%。
2.多層次的支付體系正在形成,“商保”將成為”社保”的有力補充
健康險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有望在2021年超越車險成為中國第二大險種。2020年,健康險保費收入達8,173億元,占總保費收入18%,略低于車險,車險2020年保費收入規模為8,245億元。但健康險歷史5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9%,車險2020年相比2019年增速僅為0.69%。
作為基本醫療保險以外的重要補充,商業健康險創新產品不斷豐富,特藥險、惠民保等產品有利于商業健康險普及,隨著市場規模擴大,商保有望成為創新藥械、中高端醫療服務、數字療法、互聯網醫療等企業的重要支付方,構建中國醫療產業新生態。
3.供給端的改變主要來自疫情的影響和消費趨勢的驅動
疫情后,公立醫療體系在“補短”,民營醫療在發展,數量和床位“雙占比”持續提升
新冠疫情后,公立醫療體系建設將進一步加強,包括新建公立三級醫院及傳染病專科醫院,以及加強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與此同時,民營醫療機構以更快的速度在發展,民營醫院診療人次占比由2019年1~11月的15.1%提升至2020年1~11月的15.7%。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數量由2015年的439,862家上漲到2019年的470,842家,而公立醫療機構的數量從2015年的543,666家下降到2019年的536,737家。
同時,民營醫療衛生機構的床位數由2015年的107.53萬張增長至2019年的194.62萬張,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5.99%,而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的同期年均復合增長率僅為3.67%;民營醫療機構的床位數占全部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的比例已超過22%。
在公立醫療機構數量不斷減少、同時床位增長受限的情況下,預計未來民營醫療機構將在醫療服務的供給端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疫情加速互聯網醫院、第三方檢驗、醫藥電商等領域的發展
2020年受疫情影響,互聯網醫院建設力度加大。2018年中國僅有100家互聯網醫院,截止2020年底中國互聯網醫院的數量已經超過900家。尤其是越來越多的實體醫院選擇接入線上,通過互聯網醫院的方式向更多患者提供服務。目前,存量互聯網醫院中,實體醫療機構主導的占比已超過80%。
2020年同樣受疫情刺激,第三方檢驗機構快速發展。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全國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核酸檢測量累計約占全國總量的40%,撐起了核酸檢測的“半壁江山”。憑借疫情帶來的流量以及基層檢測能力建設的持續需求,我國ICL市場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中國網上藥店銷售額由2015年的144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251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72%。同時,網上藥店銷售額占比在2019年也提升到18.9%。網上藥店在醫藥零售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疫情進一步培養了居民網上購藥的習慣,未來醫藥電商及眾多互聯網醫院作為藥品銷售渠道的重要性將進一步加強。
消費型醫療服務保持高速增長,除了“醫美”最美以外,口腔、眼科、精神心理等成為行業持續熱點
美聯儲埃文斯:預計到2023年底,聯邦基金利率在3.75%-4%的范圍內:金色財經消息,美聯儲埃文斯表示,預計到2023年底,聯邦基金利率在3.75%-4%的范圍內。我們在利率方面處于有利地位,如果需要,可以轉向更具限制性的立場,或者不加息那么多。(金十)[2022/8/11 12:16:49]
近些年受益于國家鼓勵社會辦醫的政策支持,以及中國人口基數高、消費能力以及健康意識不斷增強等原因,消費型專科醫療服務迎來蓬勃的發展,逐步成為中國醫療服務資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國的專科醫院數量從2015年的6,023家提升至2019年8,531家,年均復合增長率達9.09%;而專科醫院的診療人次也從2015年的2.77億人次增長到2019年的3.86億人次,年均復合增長率為8.65%。
無論是醫院數量還是診療人次,專科醫院的增速均超過了醫院整體的平均水平,且在所有醫院的類型細分中保持第一。
從歷史5年不同專科醫院增速來看,醫美服務引領了整體專科醫療服務的增長,不論是醫美機構數量的增速還是診療人次的增速,均保持了較快的速度,是近5年最具成長性的專科領域。
然而,在整形外科領域,診療人次有快速增長,增長率超過19%;但是醫院數量是負增長,機構數量有所減少。主要是受到對醫美機構合規性要求的提升,大量醫美需求涌入頭部合規機構,而不合規的機構在監管趨嚴的環境下出現了關店等情況。
此外,眼科、口腔、康復、精神心理均為近年成長速度較快的專科領域。我們觀察到,在眼科、口腔、康復和精神心理領域,醫院數量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增長率均超過10%;同時醫院數量的增長超過診療人次的增長,醫療服務供給端的增長比需求端的增長更快。
4.疫情對行業的積極影響
疫情短期沖擊線下醫療服務機構,長期利好各賽道頭部公司
2020年初新冠疫情對線下醫療服務機構沖擊明顯,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公立和民營醫院診療人次1季度同比下降近30%,其后逐步恢復并與年底重回增長。
根據港股和A股上市醫療集團財報顯示,1季度疫情沖擊最為嚴重,開業時間延后、收治患者受限或減少、手術業務受限等因素影響業績,愛爾眼科和通策醫療1季度收入同比下降27%/51%;2季度開始逐步好轉,3季度業務收入同比開始實現增長。
同時,我們發現,體量規模大、地域分布廣的連鎖機構受影響相對較小;體量小、機構分布集中的醫療集團受疫情沖擊更大。
疫情也加速了行業整合,小型、單體民營醫療機構抗風險能力差退出市場,頭部機構不僅迅速從疫情中恢復,還有望獲取競爭對手退出釋放的需求,進一步做大做強。
疫情阻礙線下就診,互聯網醫療需求激增,進一步得到各界認可
疫情阻礙人員流動及線下就診,線上問診、購藥需求激增,各互聯網醫療公司業務快速增長。疫情高峰期間,平安好醫生APP訪問人次超11.1億,新注冊用戶數是疫情前的10倍,新增用戶日均問診量是疫情前的9倍;2020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的年活躍人數、商品交易總額均同比增長35.5%和71.2%。
互聯網醫療被更多醫生、患者接受,政府也出臺了政策支持互聯網醫療發展,未來隨著更多政策放開,將進一步推動行業快速發展。
突發事件沖擊醫療資源,第三方醫療服務凸顯作用
疫情爆發初期,面對檢驗手段不足的問題,各體外診斷公司迅速研發了針對新冠病的檢測產品,為之后的大規模篩查提供了儀器和材料保障。
隨著各地疫情的零星反復及無癥狀感染者出現,各地開展了大規模篩查,短期、集中的大量樣本考驗當地的檢測能力,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發揮了重要作用,并持續為公眾提供核酸檢測服務。
根據上市公司財報,第三方醫學檢驗公司經歷1季度業績下滑后,其余季度業績均快速增長。國家也多次下發文件強調引入第三方醫學檢驗力量,明確“各省可以購買服務的方式,與具備條件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合作開展檢測”,同時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信息中心發布的《衛生機構分類與代碼》修訂意見中,加入了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等分類和編碼,進一步從制度上支持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發展。
Michael Saylor:BTC從2020年8月至今上漲了83%:7月9日消息,MicroStrategy首席執行官Michael Saylor發推稱,MicroStrategy 2020年8月以2.5億美元購入了21454枚BTC,自那時起,BTC上漲83%,$MSTR上漲79%,標普500指數上漲16%,納斯達克指數上漲6%,黃金下跌14%,債券下跌16%,白銀下跌33%。[2022/7/9 2:02:09]
5.政策和監管環境變化要求行業適應“新常態”
醫療影像AI產品三類證接連獲批,2020年成為醫療人工智能商業化元年
2020年1月,科亞醫療冠脈血流儲備分數計算軟件獲批NMPAIII類證,是醫療人工智能相關產品獲得的第一張三類證。
6月,安德醫智的腦部MR顱內腫瘤產品獲批第一張AI輔助診斷三類證,隨后,骨科、眼科、肺結節多個部位、多家公司的AI產品三類證陸續獲批,政策破冰也帶來了資本市場的火爆,頭部公司紛紛獲得大額融資,開啟商業化推廣。
醫保改革與控費并行,商保和多元化支付上位
2020年國家各部委出臺一些列政策促進醫保控費,建立醫保及商保結合的多元化支付模式。
2020年3月《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是醫保改革的頂層設計,在1+4+2的總體框架下,通過開源節流、精細化管理等方式,提高基金運行效率,滿足人民群眾醫療健康保障的基本需求。同時提出了商業健康險作為醫保重要補充的地位。并且在隨后的政策中,鼓勵長期護理險的發展。
醫保改革也在同時進行,會在現有總額預付制度下探索更加精細化的復合、多元支付方式,主要包括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
6月18日,《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關于印發醫療保障疾病診斷相關分組細分組方案的通知》的發布,意味著DRG付費試點即將正式進入實施。同時,2020年,DIP支付試點啟動,與DRG支付分別開展試點。DRG及DIP的推行對醫院精細化管理、病案質量要求的提升以及信息化建設的完善均提出了要求及挑戰。同時也為商保的進一步推廣提供了市場機會。
藥品集采將成為新常態
2020年國家開展了第二批和第三批藥品集采,第二批32個藥品中選,第三批55個藥品中選;第三批藥品藥價平均降幅為53%,最高降幅達97%。目前,第四批藥品集采也已經開始,共涉及45個品種,預示著藥品集采已經常態化。
三批國家集采共包括112個藥品,按約定采購量測算,每年節約539億元左右。藥品集采的實施為提升醫保保障能力、提高醫務人員服務收入留出了空間。同時推進了藥企創新轉型以及醫藥流通供應鏈的重構。
規范制定醫養結合及養老服務標準,積極應對深度老齡化
2019年12月3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了《醫養結合機構服務指南》,醫養結合服務有了官方標準。《指南》由國家衛生健康委、民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制定,要求各地醫養結合機構參照《指南》,規范服務開展,切實提高醫養結合服務質量。
2019年12月2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了《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將于2022年1月1日起實施。這是我國養老服務領域第一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將有助于防范養老機構服務中的安全隱患,最大限度保護老年人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不斷規范與提升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
2020年12月19日,國家衛健委又公布了《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簽約合作服務指南》,提出養老服務機構可按“就近就便、需求服務匹配”等原則,科學合理確定意向簽約的醫療衛生機構,并經雙方協商同意,確定醫療衛生服務合作內容及合作經費。鼓勵養老服務機構優先與周邊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及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接續性醫療機構簽約合作。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進一步要求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拓展鄉鎮敬老院服務能力和輻射范圍。一系列政策的推出有助于推進養老服務機構的標準化運營,及提升養老機構的服務能力。
6.前沿技術對行業產生快速推動作用
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前沿技術深度賦能醫療服務,智慧醫療成為新寵
新冠疫情期間,各類前沿技術在不同場景下與醫療服務結合,助力抗疫,讓大眾感受到了智慧醫療帶來的便利。例如:采用基于“互聯網+”的遠程醫療、在線問診;采用大數據的健康碼;基于人工智能的醫學影像智能讀片、輔助診斷等應用。
以人工智能、大數據、5G為代表的前沿技術正在慢慢改變傳統的醫療服務模式,智慧醫療成為新寵。
“三類證”首發助力影像AI發展,商業化按下快進鍵
2020年1月,業內翹首以盼的國內首個醫療AI醫療器械三類證頒出,在隨后的幾個月里,冠脈血流儲備分數計算軟件、心電分析軟件、顱內腫瘤MR影像輔助診斷軟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底圖像輔助診斷軟件、冠脈CT造影圖像血管狹窄輔助分診軟件、肺結節CT影像輔助檢測軟件、CT骨折智能分析系統等產品相繼獲得NMPA注冊三類證,行業重心開始由研發向商業化落地轉移。
4月份ENS收入783萬美元,僅次于2021年11月793萬美元的歷史最高月度收入:5月7日消息,4月份以太坊域名服務ENS的注冊(續訂)收入達783萬美元,僅次于2021年11月793萬美元的歷史最高月度收入。截至發文時,5月第一周ENS的注冊(續訂)收入達542萬美元。[2022/5/7 2:57:35]
受此影響,AI影像類公司在資本市場上備受關注,融資頻發。從臨床應用角度,AI的發展極大地緩解了醫療影像領域資源供求嚴重不匹配的問題,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間,AI影像技術有效的應用于新冠感染者的篩查診斷工作。
評級政策下CDSS發展正當時,機遇與挑戰并存
自2018年國家衛健委啟動進一步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工作后,醫療機構采購CDSS的剛性需求大大增加,有力的促進了CDSS行業的發展。CDSS的廣泛應用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醫院的信息化水平,在降低臨床誤診率和漏診率,減少醫療偏差,提高臨床規范等多方面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但于臨床實際應用而言,CDSS尚存在諸多需要克服的問題,比如高年資醫生的天然排斥、CDSS知識圖譜專業性和權威性、系統如何合理嵌入診療過程等。為解決上述問題,2020年CDSS的發展也出現了新的亮點,包括定制化、專科化、面向基層的CDSS產品。
總的來看,CDSS發展仍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機遇與挑戰并存。
醫療大數據應用前景廣闊,但發展基礎較為薄弱
新冠疫情爆發前期,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的挑戰之一在于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系統的滯后性。
在直報系統中,疫情數據的流通依賴于臨床醫生的手工填報,時效性受限,且容易受到人為因素干預。因此,建立疾控系統的事前預警、事中監測和事后溯源機制尤為重要,醫療大數據能在其中發揮重要價值。
除此之外,醫療大數據還可廣泛應用于臨床科研、醫院運營管理、醫療質控監管、醫保控費、藥企研發營銷等多個領域。然而目前,我國醫療大數據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由于醫院不同信息化系統之間數據標準各不相同,導致醫療大數據難以利用。而對不同系統進行統一的數據治理工作費時費力,且技術難度較大,制約了醫療大數據應用場景的落地。鑒于此,實現醫院數據的標準化、結構化是當前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目標。
7.產業模式重構初現及新涌入的玩家
在政策驅動下,大型醫療集團構建中國特色HMO模式
2020年作為國企醫院“剝離”三年緩沖期的第二年,受到疫情影響,各大央企醫療集團的收購速度相比去年略有放緩,但區域級醫療集團規模已兼具雛形,包括國藥醫療、華潤醫療、通用醫療、寶石花醫療、新里程醫療在內的多家醫療集團床位數已超萬張,覆蓋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
隨著國企醫院改革進程的進一步加速,在不遠的將來,擁有央企背書的大型全國性的醫療集團即將出現,成為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也很期待:屆時,以廣闊醫療網絡為基礎,結合公立醫保體系,上述機構能否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HMO模式。
資本市場即將迎來醫療服務新玩家
A股方面,得益于創業板注冊制的推出,民營醫院在A股IPO成為了可能,2020年7月,華廈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相繼遞交創業板IPO申請;港股方面,2020年6月國內最大的腫瘤專科醫院集團海吉亞醫療成功IPO并獲得了較高的市場溢價。
而在一級市場,邦爾骨科、樹蘭醫療、三博腦科、陸道培醫院均完成了Pre-IPO輪融資且制定了明確的IPO計劃,投資機構亦紛紛開始關注有門檻和發展潛力的細分專科,如神經專科、血液病專科、骨科等。
我們期待,愛爾眼科之后,下一個A股民營醫院上市公司的到來。
政策引導藥品價格體系進一步調整,醫藥商業產業鏈各環節重構加劇
2020年藥品集采進入常態化,醫院端藥品流通環節利潤空間大幅壓縮,在醫保控費相關政策的引導下,醫院藥占比進一步降低,醫藥零售、流通、營銷等各環節變革加劇。
醫藥零售環節,處方外流穩步推進,院外零售終端在處方承接、藥品品類、服務等方面深度布局與創新。在處方承接方面,由于當前企業主導互聯網醫院的在線增量處方較少,且無法實現醫保支付,所以處方外流仍以公立醫院存量處方為主,院邊店/DTP藥房作為醫院紙質處方外流的主要終端,成為了連鎖藥店、創新互聯網醫療平臺、藥企等各方積極布局的重點;而作為醫院電子處方外流主要模式的處方共享平臺還處在區域性探索階段,一些業務基礎較好且區域覆蓋率較高的連鎖藥店開始嘗試與醫院試點區域處方流轉平臺。
BC科技集團2020年數字資產及區塊鏈平臺業務收入增長111%?:根據BC科技集團公告,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總收益2.1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1.5%;收益增長乃受到OSL數字資產及區塊鏈平臺業務所得交易收入增加所驅動。本年度,數字資產及區塊鏈平臺業務產生收入人民幣1億5,110萬元,較2019財政年度的收入人民幣7,160萬元增長111.0%。該大幅增長乃受集團數字資產交易服務的交易量增加及提供數字資產SaaS及相關服務所驅動。(格隆匯)[2021/3/30 19:27:55]
此外,處方審核也是承接處方外流不可或缺的一環,各類玩家根據自身業務需求和成本角度考慮,選擇現場審方或者現場審方與遠程審方相結合的方式,但遠程審方在政策層面尚未得到明確肯定。
醫藥營銷環節,新技術深度賦能,醫藥營銷走向精細化和高效化
在醫保控費驅動藥品價格體系重構的政策背景下,藥企的利潤空間已無法負擔傳統的粗放型的藥品營銷模式,藥企某品類藥品的營銷團隊被整體裁撤、區域型的CSO公司倒閉或者被兼并在2020年頻頻出現,在此過程中,醫藥代表數量的銳減成為了藥品營銷體系變革最直接的體現。
在利潤下降、政策高壓的態勢下,藥企營銷需要尋找一條合規化、精細化和高效化的道路,下沉基層與醫藥營銷數字化成為醫藥新營銷兩大新趨勢。基層醫生在真實臨床場景下,因為病患個體差異大,醫生的需求也相對個性化,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比較多元,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些公司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形成以醫生為中心,輻射藥品、診療、材料、手術等方面的醫療數據知識圖譜,幫助醫療企業實現更高效率的覆蓋,在新藥與核心醫生之間實現專業信息更加高效地傳遞,幫助基層醫生更加高效地獲取和核心醫生同樣的專業知識。
此外,在面向藥企的解決方案中,打造支持藥企多個核心部門的數據中臺,不僅僅能夠為醫藥代表賦能,還可以支撐對市場部、醫學部等與業務相關的部門賦能。
多元化支付催生城市保險、特藥險,引領潮流
2020年1月,中國銀保監會等13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中明確表示;“力爭到2025年,商業健康保險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成為中國特色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1~11月健康險板塊保費收入為7641億元,未來5年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過去幾年,從企業補充醫療險到百萬醫療險,商業健康險產品一直處于探索階段,而在2020年,最受關注的商保產品當屬城市保險和特藥險。其中特藥險選取社保外自費負擔最重、最剛需的腫瘤用藥、罕見病用藥等領域,改變以往醫療險事后報銷的模式,而采用實物直付,直接與供應鏈議價結算,并且由商保制定藥品目錄,提供特定的醫保目錄外保障。
特藥險突破性的打通商保與醫藥行業的鏈接,成為了商業健康險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城市保險方面,以惠民保、市民保、全民保等各類冠以城市名稱的城市專屬保險,不足百元的價格,定位惠民大病保障,聚焦緩解因病致貧社會問題。
城市保險借助政府背書,發動社會力量在社保體系外,面向個人獲得籌資增量,做大了特別是大病社會保障的資金池。并且在保障范圍上,除了社保內醫療費用,普遍增加社保外藥品目錄,對社保外費用的保障和管理邁出了一步。而且這部分保障不再采用費用后報銷模式,而是與特藥保險相同,采用實物給付,既方便了大病患者,解決了買藥貴買藥難,并且由于與藥品行業打通,設有藥品目錄、藥房網絡,回歸了醫療保險本質,邁出了社保外費用管理的重要一步。
二、2021年最重要的投資主題及市場預判
1.嚴肅型醫療服務受益于高學科壁壘和專業護城河,受政策鼓勵,2021年將持續吸引資本加持。重點賽道包括腫瘤專科,神經專科,心血管專科,日間手術中心等
2020年嚴肅型醫療服務資本市場熱度較高,且市場頭腰部分化明顯,凸顯賽道的高價值、高壁壘和稀缺性的特點。
2020年在疫情的大環境下,嚴肅型醫療服務市場融資交易數量未降反增,其中以三博腦科,陸道培醫院,美中嘉和,樹蘭醫療為代表的頭部專科醫療集團持續受到資本關注,貢獻了服務行業總交易金額的三分之一。
但對于腰部交易,投資人明顯持更加謹慎態度,凸顯了優質嚴肅醫療服務資產培育周期長,難度大,價值高的特點。
二級市場預期高,反哺一級市場,2021年資本市場將延續并深化嚴肅型醫療服務市場熱度。三博腦科等頭部機構將陸續登陸A股市場,預計2021年會是醫療服務打開IPO窗口的一年,也一定會給一級市場的醫療服務賽道融資環境注入新的活力。
2021年3月“十四五”規劃中指明重點關注腦科學等前沿領域。國家對于嚴肅醫學以及科技前沿項目的鼓勵政策也將助力嚴肅型醫療服務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2.資本將更青睞于具備一定專業特色及學科壁壘的消費醫療。2021年值得關注的細分賽道有齒科、眼科、兒科、醫美、及精神心理等
2020年受疫情沖擊影響,資本市場對于消費醫療的熱度有所減弱,整體交易數量較2019年下滑幅度明顯,2020年平均單筆融資額基本維持賽道過往年度的平均交易規模。
NBA在NBA Top Shot上公布2021年新秀名單:金色財經報道,NBA周三在NFT市場NBA Top Shot上公布了其2021年新秀名單。根據周三發布的博客文章,NBA Top Shot連同NBA和美國國家籃球運動員協會從2020-2021賽季“精選”了20個時刻。文章解釋稱,這些時刻在區塊鏈上被永久珍藏為數字收藏品。包括錫安·威廉姆森(Zion Williamson)和賈·莫蘭特(Ja Morant)等著名選手的精彩片段已經以每張1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2021/3/4 18:12:57]
從市場特點來看,有學科特點的專科連鎖融資情況顯著優于全科連鎖,市場仍然圍繞口腔、眼科、兒童心理、兒科、醫美等方向布局。
例如齒科中的正畸明星產品隱視美憑借著多項專利,以及其產品本身美觀便攜的特征構筑高學科壁壘,在競爭激烈的消費醫療行業中獨占鰲頭;又如相較于兒科全科診所,專注于兒科內分泌和生長發育細分領域的小蘋果兒科快速發展,實現了彎道超車。
3.第三方獨立醫療機構將成為2021年重點投資的主題之一。未來值得關注的細分賽道包括三方影像、三方病理、三方檢驗和三方消等
國家政策的開放和醫療服務機構審批流程的簡化為第三方醫療服務外包市場提供了有力外部環境。國家衛健委先后發放了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寧療護中心、康復醫療中心、護理中心、消供應中心、中小型眼科醫院、健康體檢中心10張醫療服務機構牌照。
資本市場對于第三方醫療服務市場的熱度持續攀升。以醫院專業化分工,提升醫療資源整體配置效率為導向的第三方獨立醫療機構是一大趨勢。從最早的醫院信息化外包,到獨立第三方醫學檢驗的興起,院內服務的大規模供給轉型和第三方運營勢在必行。2018年到2020年融資案例數量持續增加,融資規模不斷擴大。
易凱認為,具備可標準化,規模效應,高準入壁壘,可復制性這四個特性的第三方獨立醫療機構將獲得市場追捧。具備以上特性的第三方獨立醫療機構不僅可以更好地實現質控,還可以實現資源共享,降低醫院成本并提高效率;同時,也可以構建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提升行業競爭力。
4.數字化醫療的升級必然成為2021年投資熱點之一。醫院物聯網、互聯網醫院以及數字診斷技術將受重點關注
醫院對安全合規、醫療質量、管理效率需求的不斷提升是驅動數字化醫療持續發展的根本原因。
政策方面,中國政府正加大對數字化醫療的支持力度,“健康中國2030”規劃、“互聯網+醫療健康”、醫療大數據管理標準以及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等分級評估等政策的落地將為數字化醫療健康生態系統打下夯實的基礎;三級/二級基層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以及兩票制、零加成等改革也帶來了醫院智能化升級的剛需。
技術方面,5G網絡部署,物聯網技術逐漸成熟使得管理維護成本大幅降低;人工智能醫療器械獲批并開始推廣,醫院信息化、智能化的改變也將使傳統醫療迎來新一輪的迭代升級。
疫情方面,根據波士頓咨詢的數據顯示,在疫情前,我國約有170家公立醫院可以提供互聯網醫院服務,到疫情后,截止到2020年5月,此數據達到了1,000家。同時疫情也催化了轉運機器人、消機器人、遠程診療等賽道的蓬勃發展。
數字化對傳統醫療的升級直接體現為醫院管理質量和運營效率的大幅提升。醫院物聯網的發展帶來了如醫院智能導診、數字病房、數字藥房等新事物的出現,極大地節省了人力成本,提升了傳統醫院的管理效率。互聯網醫院的出現完成了線下醫院和線上平臺的默契結合,兩者互補協同,實現了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數字診斷技術如AI影像、AI輔助診斷不斷發展并成功運用到傳統醫療當中,大幅提高了傳統診斷的精確質量和運營效率。
5.在國內人口老齡化加劇、醫保承壓的大背景下,商業健康保險受國家政策扶持蓬勃發展。保險科技類公司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國民在醫療健康支出的愿望和能力不斷上升。然而,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預計到2030年65歲以上老齡化人口將達到17%左右。
老齡人口的增長進一步加速了醫療費用的支出,導致我國醫療保險收入增幅小于支出增幅,收支差距不斷拉大使得醫保承壓加劇。在此大背景下,國家大力扶持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如全國人大常委在2020年6月發布的“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明確提出了鼓勵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政策。美國的商業健康保險的賠付支出在醫療衛生總費用中占比高達37%,而我國該比例還不到5%,未來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市場空間巨大。
近年來國內MGA、TPA公司蓬勃發展。依托SaaS平臺,MGA,TPA公司加速整合行業上下游全產業鏈,如南燕保險科技公司完成對TPA服務商Medilink-Global收購,以期整合產業上下游并尋求更高利潤空間。
商業健康保險產業的完善也為高端診所賽道助力。商業保險直付為更多高收入人群帶來便利,并將他們的關注度引流至高端診所。同時一些高端診所也積極開展TPA業務,推動TPA向診療中端和診療前端發展。
三、2021年投資熱點預測
1.嚴肅型醫療服務標的
嚴肅醫學技術壁壘高、市場需求量大,以其為代表的醫療服務資產將是2021年資本市場追逐的一大熱點,專業型醫療集團為代表的稀缺資產仍是中國醫療服務產業的價值之錨。我們認為可能成為2021年投資熱點的細分領域包括:
腫瘤醫學
2020年6月海吉亞醫療集團赴港股上市,上市至今股價增長接近3倍,市值突破300億港元,市場表現強勁。此外,以血液病及腫瘤為特色的陸道培醫療集團和以“大專科小綜合”為特色的樹蘭醫療集團均獲多輪資本融資。由此可以窺見,在腫瘤創新藥競爭尤其激烈的大環境背景下,擁有高技術壁壘和專業護城河特色的大型醫療集團作為資本市場的稀缺標的,將持續受到市場追捧,頭部效應更加明顯。
神經醫學
神經系統疾病為最具技術含量的病癥之一,神經醫學也被喻為站在金字塔尖的學科,專業壁壘極高,而由于神經科醫生培養周期長等原因,導致國內人均擁有神經科醫生數遠低于發達國家,供給嚴重不足,因此良好的神經醫療服務資產倍受資本市場認可。2020年3月冬雷腦科獲投人民幣8,000萬元的B輪融資,2020年5月三博腦科獲投超人民幣8億元的B輪融資,帶動了神經醫學賽道的火熱狀態。三博腦科已于2021年初遞交創業板IPO申請,其上市必將引起市場對該細分賽道的重點關注。
心血管醫學
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2019年推算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0億人,同時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首位,每5例死亡中2例死于心血管病。近年來數字科技與心血管疾病緊密結合,相輔相成,大幅提升了診療的效率和覆蓋范圍。香港亞洲醫療、數坤科技等公司獲數輪融資也給了市場對于該細分賽道的充分信心。
以嚴肅醫學為代表的醫療服務資產憑借抗風險抗周期能力強、發展預期存在確定性,以及穩健增長等優勢,在資本市場享有更高估值溢價。依托龐大的人口基數,每個細分領域均存在巨大未被滿足的需求,均有孕育大型頭部醫療集團的可能。部分可能受限于醫療體系、支付體系、醫療技術等原因尚未爆發,希望未來通過技術創新能夠出現更多機會。
2.消費型專科連鎖醫療企業
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以及居民健康消費意識的增強,近年來消費型連鎖醫療集團成為了資本市場的投資熱點。
齒科
通策醫療作為目前A股唯一上市的口腔連鎖醫療集團,其股價自2019年初至今飆漲,市值已突破人民幣700億元,市場表現十分亮眼。
以通策醫療為標桿,各口腔連鎖醫院在過去幾年表現突出,如被譽為中國數字化口腔正畸的領軍者連鎖機構“賽德陽光口腔”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Smartee隱形正畸技術的正雅齒科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數字化口腔整體解決商菲森科技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
齒科細分領域中,正畸為市場空間最為廣闊的項目之一,擁有高市場需求、高客單價、高客戶粘性和可快速復制能力的特點,未來增長可期。同時,隱適美等高端產品的市場滲透以及AI技術與正畸的結合必將為該賽道帶來更多活力。
眼科
我國眼科疾病中,屈光不正患者達到6億人以上,為眼科高發疾病,也是眼科醫療市場的核心需求,OK鏡、飛秒激光、ICL晶體植入等產品和技術的出現也使屈光項目更加縱深發展。以愛爾眼科為代表,上市以來股價飆漲,其市值已突破人民幣2,300億元,帶動著整體眼科市場走強。華廈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三家眼科連鎖醫院集體沖擊上市使得該細分領域在2021年將繼續火熱。
兒科
在國家全面開放二孩政策和我國人均兒科醫生資源嚴重不足的大環境下,兒童患者的醫療需求無法被很好地滿足,家長的焦慮情緒越發激昂,對高品質、重服務的兒童醫療需求越發強烈,將為中國醫療機構帶來龐大的市場需求。
過去一年中,國內最大的非公立三級兒童專科醫院-京都兒童醫院、孤獨癥兒童康復平臺-大米和小米、互聯網醫療平臺-小蘋果兒科和國內高端兒科連鎖機構-唯兒諾均受到了眾多投資人的青睞。
醫美
近年來,醫美供給端的國產替代、消費年齡圈層的延伸和消費區域的下沉發展成為推動醫美行業增長的主要力量。伴隨著醫美消費認知的提升,醫美項目價格趨向透明化和市場化,醫療服務價值提升機構議價能力,進一步推動著行業的持續景氣發展。相較于手術整形項目的“低頻高價高門檻”特色,輕醫美依托“高頻高價+可標準化+專業壁壘低”的消費屬性成為了醫美行業擴張的關鍵契機。
自2019年底醫美機構積極擁抱資本浪潮,行業內兼并收購活動日趨活躍,資源加速向頭部聚集,瑞麗醫美、朗姿股份等大型連鎖醫美機構陸續上市,伊美爾、聯合麗格等大型整形美容連鎖集團也表現亮眼。
愛爾眼科、通策醫療在資本市場的亮眼表現以及華廈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三家眼科連鎖醫院集體沖擊上市使得該領域在2021年仍將為投資熱點之一。然而,消費醫療市場競爭愈加激烈,新興公司良莠不齊,如何判斷并選擇具有專業特色、專業壁壘、健康發展前景的標的公司將是投資人面對的重要課題。
3.第三方獨立醫療機構
自2017年8月國家衛計委將10類獨立設置醫療機構納入社會投資領域以來,第三方獨立醫療服務機構一直受到資本市場的大力追捧。部分院內服務向第三方獨立醫療機構轉移將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政策紅利將推動各細分領域繼續深入發展。
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
全景醫學影像于2020年初完成超6億人民幣B輪股權融資。以全景醫學影像為代表的國內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的蓬勃發展大大解決了基層醫學影像診斷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也緩解了一線城市公立醫院影像資源緊張的問題。但由于其資產投入較大,盈利周期較長,投資人對標的公司的選擇更為謹慎,具備強運營能力和可復制性的頭部玩家將更受追捧。
第三方病理診斷中心
中國現階段仍面臨病理醫生缺口大,病理診斷水平較薄弱等挑戰,第三方病理診斷中心應運而生。目前我國的病理行業面臨嚴重的人才短缺現象,中國注冊的病理醫生數量遠遠跟不上臨床發展的需求,人才缺口接近10萬人,病理科收入水平低也是人才緊缺的原因之一。
在病理診斷需求不斷上升、病理AI提升病理診斷效率以及國家政策紅利的綜合影響下,第三方病理診斷中心快速發展,其領域內較為成熟的華銀健康、衡道病理等公司將備受資本市場歡迎。
第三方醫學實驗室
2020年新冠疫情大背景下,傳統ICL同樣迎來了業務發展,尤其在新冠檢測需求井噴的時期,業績增長顯著,迪安診斷、金域醫學、達安基因等上市公司股價大漲。我們認為ICL未來三年內仍會維持資本紅利和受資本市場追捧,以艾迪康、康盛環球為代表的未上市龍頭公司將獲得更多關注。
第三方消供應中心
消供應室作為醫院最大的成本中心之一,其逐步被外包已成大勢所趨,而這正是第三方消供應中心的機遇所在,其出現大大解決了行業的感控痛點和監管痛點,且上下游聯動更具產業優勢。在疫情的常態化影響下,第三方消供應中心運營規模效應顯著,是少數的受益醫療服務賽道,老肯醫療、聚力康等頭部公司未來看好。
第三方獨立醫療機構具有可標準化、規模效應明顯、準入壁壘高、可復制性強等特點,未來能做到連鎖化、集團化發展,與綜合醫院建立良好協作關系,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更多元化服務的公司必將受到資本市場追逐。
4.數字醫療賦能傳統醫療服務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科技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現代科技正通過改變傳統尋醫問診方式,重塑著醫療服務新業態。2020年以來的政策利好,技術驅動以及疫情爆發都進一步推動著傳統醫療服務的“新基建”,具體體現在:
對傳統醫院的改造升級
數字醫療日漸滲透到了傳統醫院的線下場景中,數字手術室、數字藥房、數字病房等概念的出現并落地,極大地提升了傳統醫院的診療質量和醫護人員的整體效率。過去一年中,醫院物聯網熱度增加,聯新科技一年完成兩輪人民幣4.5億元融資引領市場關注整個板塊,諾博醫療、瑞華康源、德品醫療等醫院物聯網平臺公司也相繼獲數億元資本融資,易凱預測2021年該細分賽道的頭部公司有望持續受關注。
對傳統醫療技術的賦能
過去一年多家數字診斷公司收獲頗豐,如數坤科技獲人民幣5.9億元的戰略融資,推想醫療和Airdoc擬科創板上市,科亞醫療擬港股上市,安德醫智拿下了AI輔助診斷首張NMPA三類證。AI診斷的興起極大提升了國內醫療的診斷能力和效率,同時也帶動了傳統醫院診療能力的提升。
此外,數字療法作為一種全新的數字健康解決方案,開始走進大眾視野,也為傳統醫療技術的演變打開了新局面。目前該細分賽道尚處于起步階段,標的稀缺,能夠獲取真實臨床數據和治療效果的明星公司必將受市場關注。
互聯網醫院的崛起
近幾年互聯網醫院在國家政策扶持下得到了大力發展,特別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更是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實現“均衡醫療資源”和“提升醫療服務效率”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各商業巨頭如阿里、京東、百度持續在該賽道布局,頭部公司如微脈集團在過去兩年都獲得了資本融資,預計新的一年該細分領域將持續受到市場歡迎,從互聯網醫院醫保落地到處方外流、院內院外患者管理模式的創新都將是資本關注重點。
5.數字科技賦能商保和多元化支付革新
受國家政策引導,我國商業健康保險市場增長勢頭強勁。根據中國政府網披露,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由2012年的人民幣863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人民幣7,06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了30%。到2020年11月末,我國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達到了人民幣7,641億元,同比增長了16.4%;賠付支出人民幣2,531億元,同比增長了22.4%。長期健康保險為參保群眾積累了超過人民幣1萬億元的風險保障準備金。
然而,盡管前景看好,商業健康保險也面臨多重挑戰,主要體現在:
醫療保險仍為主要支付手段,商業健康保險的醫療支付比例低。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商業健康保險仍處于起步階段;
目前商業健康保險的覆蓋人群以中高端人群為主,老年人對商業保險的需求大但購買意愿低,消耗了更多醫保資源,商業健康險的購買與醫保資源的消耗形成了錯配現象;
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市場存在無序競爭、打價格戰的情況。
面對商業健康保險市場的諸多機遇與挑戰,一大批TPA公司、MGA公司應運而生,成為了新的醫療支付方,亦成為保險行業發展的新興力量。
近年來傳統TPA公司積極向“MGA+SaaS+TPA”業務模式轉變,致力于實現保險保障體系與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同時,積極擁抱醫療大數據技術、醫學物聯網、人工智能、互聯網醫療等新興技術,以實現對傳統商業健康保險的升級與改造。
過去一年該細分領域的頭部公司備受資本市場青睞,保險極客于2020年3月完成了2,500萬美元C輪融資,水滴保險于2020年8月完成2.3億美元D輪融資,南燕保險科技于2020年10月完成了人民幣2.5億元C輪融資。
易凱認為,商業健康保險行業實現產銷分離乃至產服分離必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擁有平臺運營能力、可提供保險服務整體解決方案的代理公司必將在新的一年迎來發展契機。
本文轉自:虎嗅網
Tags:CDSDSS人工智能CDS幣是什么幣DSS幣DSS價格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學人工智能后悔死了人工智能考研考哪些科目
目前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參與數字人民幣試點,通常大家是通過銀行卡往數字錢包里充值換成數字人民幣。現金可以直接與數字人民幣相互兌換嗎?6月17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工行北京市分行和農行北京市分行獲.
1900/1/1 0:00:00今日奢拍:全球奢侈品資訊,一切在你眼中!今日奢拍整理分享如下奢侈品資訊信息說到項鏈,我們會想到女士項鏈,但是市場上仍然有很多男士項鏈。 今天,讓我們談談男士項鏈的品牌.
1900/1/1 0:00:00來源:中國青年報 隨著國內監管趨嚴,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挖礦”可能會在中國成為歷史,大部分“礦工”將會轉移到其他國家,但仍有部分“礦工”可能從此轉入地下.
1900/1/1 0:00:00近日,為進一步發揮硬幣支付和流通職能、提高硬幣流通效率,泗水農商銀行積極響應人民銀行號召,組織人員開展了“喚醒沉睡的硬幣”活動,走進轄區商戶宣傳現金流通知識、現場兌換硬幣.
1900/1/1 0:00:00中國經營報《等深線》記者鄭瑜北京報道比特幣,一個小眾的“另類投資品”。其定性在各國都尚未形成統一,卻因各種真真假假的造富故事已經強勢“出圈”.
1900/1/1 0:00:00本報訊加錯的微信號,先是發照片“相親”,后又體貼地帶著“賺錢”,哪知,這一切都是“套路”。5月26日,市民潘女士向小河派出所報警,稱加了個微信,被騙9萬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