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名單公布。健康時報記者梳理名單發現,共17名醫藥領域專家當選兩院院士。健康時報記者采訪了部分新晉院士,展示他們的學術成果。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中國脊柱外科的“栽樹人”
田偉,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前任主委
田偉創建了北京市最早的脊柱外科專業科室,創建國家骨科手術機器人應用中心,主持修訂了國際計算機輔助骨科學會的首部指南,這也是首部由中國人主持制訂的骨科領域國際指南。
(健康時報記者韋川南北京積水潭醫院梁學亞)在骨科診療精準化、微創化、智能化研究及應用領域專注三十余年,田偉讓中國骨科計算機導航和機器人技術在國際上大放異彩。
2016年1月8日,田偉領銜團隊研發的“基于影像導航和機器人技術的智能骨科手術體系建立及臨床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這項成果形成一套符合我國臨床實際、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骨科智能化手術體系,研制我國首臺完全骨科機器人,建立國內首家骨科機器人手術中心;并建立骨科智能化手術新標準、新術式和新型培訓模式。“通過骨科手術機器人開展手術,精確度達0.8毫米,減少術中輻射70%以上,提高手術效率20%以上,并具有減少失血量和術中組織創傷等優勢。”2016年6月3日,田偉以設備演示和手術實況視頻的方式向習近平主席匯報了我國自主創新的骨科手術機器人。
2019年6月27日,田偉帶領團隊在北京積水潭醫院機器人遠程手術中操控“天璣”機器人完成全球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多中心5G遠程手術,標志著智能機器人遠程手術技術正式進入臨床實際應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王俊——中國胸腔鏡外科的開拓者
Delphi Labs總法律顧問:CFTC行動使DeFi在美國變得非法:金色財經報道,CFTC 同時發布了針對Opyn、ZeroEx和Deridex三個著名DeFi公司的懲罰和和解指控。Delphi Labs總法律顧問Gabriel Shapiro對此表示:“如果你為DeFi信用協議運行任何類型的接口,請不要在美國。當我說CFTC針對OokiDAO的案件根據CFTC的美國法律觀點使DeFi變得非法時,很多人告訴我我瘋了,但我說的是對的,他們錯了”。[2023/9/9 13:28:11]
王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暨胸部微創中心主任
王俊首次將電視胸腔鏡技術引入中國;開創絕大多數胸腔鏡手術的中國術式;組織培養我國早期80%以上的胸腔鏡醫生,并將這一先進技術帶到了祖國各地;引領中國胸外科完成了從傳統開胸到現代微創的轉型升級。
(健康時報記者趙萌萌)在傳統胸外科中,胸腔內病灶即使再小,也都要經過切開胸腔、撐開肋骨才能實施治療。20世紀90年代初,國際上開始出現胸腔鏡手術,王俊等具有國際視野的中國專家立刻就盯上了它。
“1992年年初,我們從國外一些資料、文獻上知道了這種技術,但當時我國經濟水平還不高,想開展這項工作,困難重重。”僅一個切割縫合器就要花費兩千元人民幣才能買到,這讓當時工作時間不長、月工資才幾十塊的王俊感覺遙不可及。1992年,王俊邀請美國著名胸腔鏡外科專家前來協助開展電視胸腔鏡手術——這是我國胸外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例微創手術。
20多年來,王俊成功完成胸腔鏡外科成千上萬例手術,至今在手術難度、手術種類和手術數量上居于國內、國際領先水平。他將胸腔鏡技術引入肺癌外科,創建中國肺癌微創綜合診療技術體系,解決了中國肺癌手術的獨特難題,推動了我國肺癌微創手術的普及。針對早期肺癌的系列創新研究成果寫入了多項國際指南。使我國肺癌的早診早治水平位居國際前列。
在王俊帶動下,北大人民醫院胸腔鏡技術已達世界領先水平,醫院胸腔鏡手術占到了普胸外科手術的95%。
百度副總裁馬杰離職,元宇宙業務“希壤”陷入邊緣化危機:5月19日消息,據界面新聞報道,百度副總裁、百度“希壤”業務負責人馬杰已經于近期離職,希壤團隊雖并未解散,但前途目前并不明朗,部分人員已經轉崗或離職。內部相關人士表示,元宇宙業務短期內難以看到好的商業模式,盈利能力較差,以及百度轉向AIGC相關業務、不愿意向元宇宙業務投入更多資源,是希壤被邊緣化的主要原因。截至發稿,百度對此消息未有回應。[2023/5/19 15:13:05]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科大學校長沈洪兵——中國肺癌遺傳圖譜的建立者
沈洪兵,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科大學校長
沈洪兵領導和開展中國人群唯一肺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首次建立中國人群肺癌分子遺傳圖譜,在國際上填補中國人群肺癌易感基因研究空白;首次發現miRNA序列遺傳變異是肺癌發生發展生物標志物;建立中國人群多基因遺傳風險評分。
(健康時報記者王艾冰)“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死亡率一直保持較高水平,以江蘇為例,每4個死亡病例就有1個是惡性腫瘤。”這是沈洪兵堅持做腫瘤研究最簡單、最質樸的原因。
關于腫瘤治療,沈洪兵意識到,近年建立在基因組學研究(基因大數據)基礎上的“精準醫療”發展迅速,即通過基因修復靶向藥物進行治療,增加疾病診斷準確性、治療最大有效性和副作用最小化。他帶領團隊對8000余名肺癌患者和9000余名健康人基因組進行分析,成功篩出6個肺癌風險基因位點,成就第一個中國人群肺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
“這項研究成果對深入研究肺癌發生的分子機理、高危人群篩查、早期診治具有重要價值。”沈洪兵教授介紹,根據人體攜帶易感基因將人群分為高中低三類危險人群,針對性篩查高危人群,早期診斷和干預。他領導建立10萬余人的自然人群隊列和3萬余例的腫瘤專病隊列及其標準化生物樣本和遺傳資源庫,研發腫瘤易感基因及相關生物標志物檢測技術并實現轉讓,為我國腫瘤相關基因產業發展提供關鍵理論和技術支撐。
BAYC系列NFT近24小時交易額增幅超100%:金色財經報道,據OpenSea數據顯示,Bored Ape Yacht Club(BAYC)系列NFT近24小時交易額為722ETH,增幅達139%,24小時交易額排名位列OpenSea第3。[2023/2/6 11:49:23]
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陳薇——研發世界首個埃博拉疫苗
陳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
陳薇院士一直將抗病藥物作為主攻方向,勇探生物安全領域“無人區”,鑄就生物防控堅盾。2003年,“非典”期間牽頭研制出新型干擾素,1.4萬名預防性使用的醫護人員無一感染;2014年牽頭研制的重組埃博拉疫苗,突破世界性難題。
(健康時報記者劉玫妍)病是公共健康的最大殺手,是國家安全的隱形威脅。陳薇因此將抗病藥物作為主攻方向。她率領團隊歷時10余年,成功研制出納入國家戰略儲備的重組疫苗,標志著我國相關領域防御能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陳薇憑借敏銳的科研直覺,預判自己正在研究的ω干擾素對此次SARS冠狀病有抑制作用。為盡快驗證這一判斷,她率課題組冒著感染疫情危險,連夜進入生物安全三級負壓實驗室,與當時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的致病病零距離接觸。身著厚重防護服、每次持續八九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衛生間,在最短時間驗證干擾素的有效性。1.4萬名預防性使用“重組人干擾素ω”噴鼻劑的醫護人員無一例感染!
2014年,西非大規模爆發并迅速向外蔓延的埃博拉疫情,引發全球恐慌。陳薇挺身擔當:“做最好的,真正有效的疫苗!”
有人問陳薇,“每天跟病接觸怕不怕?”她說:“除了熱愛,這更是使命和責任”
中國工程院院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與“生長因子” 的不解之緣
以太坊盈利地址數達一個月高點:7月31日消息,Glassnode數據顯示,以太坊盈利地址數量(7日MA)達到一個月高點48,053,511.601。[2022/7/31 2:49:36]
李校堃,中國工程院院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基因工程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李校堃院士是我國生長因子類基因工程藥物研究的開拓者和帶頭人,率先研制出FGF家族3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一類新藥,為治療嚴重創傷和難愈性潰瘍提供了具有主動修復功能的創新藥物。
(健康時報記者孔天驕)讓李校堃和“生長因子”結下不解之緣的,是源于一次自己的意外。
1992年的一個夜晚,李校騎自行車從圖書館回宿舍,不慎摔到,造成半臉皮膚全部挫傷,需縫合30多針。
“當時也是怕疼,就沒縫這30多針。”李校堃回到宿舍后,無意中想起了放在冰箱里的幾瓶“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噴霧劑”,正在研究的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可以修復創面,是不是可以用在自己身上?當時學界對“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研究仍停留在動物實驗階段,尚未進行過臨床試驗。李校堃思想斗爭了很久,最后當“白老鼠”一試,奇跡發生了,噴了幾次后,傷口逐漸結痂,三周后傷口痊愈,基本看不出疤痕。這讓他一頭扎進了“生長因子”的研究領域,開啟了“生長因子”研究的征程。
歷經近30年探索與實踐,李校堃和科研團隊重點圍繞細胞生長因子類藥物臨床轉化和制劑開發的共性技術難題,進行理論創新和技術突破。李校堃團隊開發生長因子一類新藥3項,植入型Ⅲ類醫療器械1項,培植年銷售過億品種4個。獲得臨床批件9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45項。截止2018年,生長因子系列藥物在全國5500家醫院使用,累計治療患者6800多萬人次。
中國工程院院士、檢驗醫學界第一位院士尚紅——為艾滋防控提供新策略
Quik開放NFT域名鑄造:金色財經報道,據 Bitcoin.com 消息,NFT 域名市場 Quik.com 已正式開放 .metaverse、.vr、.web3 等域名鑄造,此外 Quik.com 還宣布提供 .shib、.doge 和 .bored 等域擴展名,這些域名可以在 Quik 域名交易市場上架出售,首次鑄造域名的用戶還可以從后續每筆域名交易中抽取 5-10% 版稅。[2022/7/19 2:22:46]
尚紅,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
尚紅院士一直從事艾滋病和檢驗醫學的應用研究,首次發現可高效預測疾病快速進展的一組miRNA,首次發現艾滋病領域第一個CD4+T胞內功能標志物,首次鑒定出艾滋病病儲存庫標志物—TRABD2A,提出了艾滋病治愈新策略。
(健康時報記者梁緣)尚紅教授作為我國檢驗醫學界的首位院士,從醫33年來一直從事艾滋病和檢驗醫學的應用研究。她聚焦艾滋病檢驗核心難題,首次發現可高效預測疾病快速進展的一組miRNA,首次發現艾滋病領域第一個CD4+T胞內功能標志物,為免疫重建細胞功能評價奠定堅實基礎;首次鑒定出艾滋病病儲存庫標志物—TRABD2A,提出了艾滋病治愈新策略。
她聚焦我國艾滋病特有流行規律,首次闡明我國男男同性性行為人群HIV流行特征,發現3個主要HIV流行株特點;發現2個新型重組并獲國際命名;構建中國特性的艾滋病株研究平臺,推動藥物及疫苗的研發;提出血戰HIV“核酸篩查”新策略轉化為國家政策,促進我國血液安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艾滋病降兩率提供科技支撐。
她聚焦中國檢驗醫學界長期缺乏“中國檢驗參考值標準”問題,通過全國多中心研究,建立56項國人臨床檢驗參考值,制定衛生行業標準12項,制定系列個體化醫學檢測技術指南,結束我國臨床檢驗長期應用歐美參考值歷史,實現檢驗結果互認,促進臨床診療規范和精準化。
尚紅教授帶領檢驗醫學分會加入世界病理和檢驗醫學聯合會,促進我國檢驗醫學領域邁入國際先進行列。
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制品檢定首席專家王軍志——生物制品標準體系的引領者
王軍志,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生物制品檢定首席專家
王軍志帶領團隊建立了國際先進的生物藥質量評價關鍵技術體系,在國家生物制品批簽發、國家疫苗監管體系認證、重大突發傳染病防控、重大藥害事件查處及藥品監管決策中均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
(健康時報記者王永文)2009年,甲流疫情在墨西哥暴發,并急速向全球蔓延。王軍志作為我國國家聯防聯控專家委員會疫苗組成員和疫苗應急檢驗的負責人,在WHO不能及時提供國際標準品的情況下,帶領中檢院科研團隊展開了一場針對疫苗有效成分快速定量和研制臨時標準品的攻堅戰。很快,團隊確定了測定替代方法和臨時標準品,成功用于我國甲流疫苗的質量檢測。2009年9月18日,我國批簽發第一批可供免疫接種的合格甲流疫苗,成為全球率先應用甲流疫苗的國家,成功應用于大規模人群接種,為遏制疫情蔓延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面對我國近20年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甲流防控只是王軍志參與的一個。早在2003年的“SARS事件”、2008年安徽阜陽的大規模手足口病疫情等中,他帶領團隊進行科研攻關,其中為我國的原創EV71疫苗在全球率先上市發揮了關鍵作用,主導研制出EV71疫苗國際標準品,實現了我國研制生物藥國際標準品零的突破。
經過20余年的不懈努力,我國于2013年正式成為WHO生物制品標準化和評價合作中心的成員國。該中心的成立,為我國研發的生物藥物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使我國在國際生物藥標準領域的話語權大大增強,改變了國際生物藥標準長期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局面。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院長馬蘭——破解人腦成癮之謎
馬蘭,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院長
馬蘭發現了成癮性藥物調控基因表達的表觀遺傳新途徑和β-抑制蛋白的核信使功能功能;揭示成癮渴求強化和藥物成癮的跨代遺傳現象及其表觀遺傳機制;提出記憶提取-消退的受體偏向性信號通路假說和消除成癮相關記憶的新策略。
(健康時報記者尹薇復旦大學陳琳)馬蘭院士長期從事藥物成癮和記憶機制研究。1995年從美國留學回國后就一直致力于探索記憶和藥物成癮的奧秘。“人為什么對成癮容易卻戒除難?我就想自己的研究最好能盡快為解決問題派用處。”
成癮后可能不再是意志薄弱的問題,大腦發生了質的改變,上癮不僅僅影響吸者本人,這種記憶是可以遺傳的。馬蘭在國際上率先發現了嗎啡等鴉片類成癮性藥物在大腦中形成依賴作用的神經機制,繼而又發現了成癮后,促進成癮消退的β-腎上腺素受體/β-arrestin信號通路能調控,這讓在此基礎上研發新一代禁藥物有了希望。
馬蘭現在擔任“藥物成癮記憶的形成與消除”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無論在學界還是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馬蘭都多次大聲呼吁盡快啟動我們自己的“腦計劃”項目。
“人腦約有100億個神經元,是思維的載體和物質基礎,而因帕金森、阿爾茨海默等腦部問題死亡的人數非常之多,帶來的疾病負擔達到上萬億。但目前,對大腦的運行機制,比如記憶怎樣保存,人類所知甚少,這是兵家必爭之地,美國、日本、歐洲都開展了腦計劃,我們要開展中國人的腦計劃,認識腦、保護腦和發展腦,迫在眉睫。”
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為人腦繪制三維地圖
駱清銘,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
駱清銘在光學表征、光學檢測和信息解析三個方面實現了突破,在光學分子成像和神經光學成像兩個方向上做出了系統性、創新性貢獻。他率領研究團隊首次獲得了亞微米體素分辨率的小鼠全腦高分辨圖譜,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健康時報記者王永文)人類雖已能觀察億萬星辰、探測時空漣漪,卻對自己認知世界的大腦所知甚少,大腦的精細結構如何都還只是估測。上世紀90年代美國留學期間,駱清銘在世界上首次用近紅外光學的方式成像檢測出了腦的活動,所發明的技術獲得了美國專利。
1997年,他回國在華中科技大學任教,創建生物醫學光子學研究中心,并展開了腦結構與功能成像研究。經過多年發力,他帶領的團隊創建了具有亞微米體素分辨率的全腦顯微光學切片斷層成像原理和技術,繪制出亞細胞分辨的小鼠全腦三維神經元聯接圖譜。
目前,駱清銘和團隊在攻克更有前瞻性的人類腦科學計劃——繪制精細的人腦神經元和血管三維地圖,為腦疾病診斷與治療尋求更精準的影像依據。
駱清銘表示,這項研究有助于促進兒童教育,推動人類對抑郁癥、帕金森、老年癡呆癥等腦疾病的診斷治療。尤其進入老齡化社會之后,這項研究對延緩老年病、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腦科學和類腦研究已被列入“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我們期待能夠像研制‘兩彈一星’一樣,啟動中國腦計劃。”駱清銘表示。
談百家之事,品百味人生,相逢一樂話消愁!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小湘同學!當你游走在大城市時,節奏之快,會不會讓你喘不過氣來;一天下來感覺自己好像要散架了,只有華燈初亮.
1900/1/1 0:00:00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陸離監制/闌夕 來源:闌夕 10月25日,黃浦江上最豪華的游輪之一藍黛公主號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1900/1/1 0:00:00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30日電題:《曹和平:數字經濟貨幣的生成機理是什么?》作者曹和平(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新經緯特約專家)2008年.
1900/1/1 0:00:00來源:區塊鏈藍海作者:淘氣包2019年5月,交易所幣安遭受到了“大規模安全漏洞”的影響,價值超4000萬美元的加密貨幣被盜.
1900/1/1 0:00:00在講了兩個懸疑故事之后,小鹿今天繼續來給大家介紹一種幣吧。Emmm,既然昨天提到了非常牛的程序員小哥哥JedMoCaleb,那么我們今天就來說說他創造的另一種數字貨幣-瑞波幣.
1900/1/1 0:00:00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一本財經,作者|棘輪最近數字貨幣領域最火的一個詞,就是DeFi。這到底是一個什么商業模式?DeFi從業者天天喊著要革傳統金融的命,這是否有可能性?實際上,DeFi并不神秘.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