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時代——場外交易
自從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加密資產誕生以來,人們就有交易這些資產的需求。最初,這些需求主要通過社交媒體來滿足,人們在論壇上發帖,或者在聊天群里發布信息,尋找可能的交易對手。這種交易方式通常也被稱為場外交易(OTC,OverTheCounter)。
場外交易的主要問題是效率低下、違約風險高、缺乏有效的價格發現機制。隨著區塊鏈行業的發展,數字資產的種類越來越多,交易者的數量和他們對交易頻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場外交易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在這個背景下,集中的交易場所——交易所隨之誕生。
工業時代——交易所
交易所為用戶提供一套交易工具以及相關的服務,將所有交易者集中起來,通過計算機程序來快速撮合買單和賣單,并通過鎖定流動性為買賣雙方提供履約擔保。通常,用戶必須將某種數字資產預先“充值”到交易所,通過執行“下單”操作,約定一個可接受的“匯率”,并將一定數量的資產鎖定在系統中。系統會自動找到那些交換方向相反,并且在匯率上能夠達成一致的訂單,完成交易對手之間的資產結算,這個過程通常叫做“撮合”(match)。由于在撮合完成之前,等待交易的資產流動性會被交易所鎖定,買家和賣家都無法動用,這就保證了交易完成后雙方的可靠履約。
安全——中心化交易所的基因缺陷
交易所的誕生,極大提高了數字資產交易的效率,消除了違約風險,也提供了一個高效的價格發現機制。然而,這些體驗的提升并不是沒有代價的。
首先,為了確保可靠履約,用戶必須將資產托管到交易所。交易所實際控制著數量巨大的數字資產,產生了嚴重的安全隱患。歷史上多次發生的交易所資產被盜事件,極大的動搖了用戶對交易所安全性的信心。而運營交易所的機構,既面臨挪用用戶資產獲利的誘惑,又面臨內部安全管理的挑戰。在很多“被盜”事件中,你甚至無法分辨這些被盜的資產,是真的被“黑客”洗劫,還是被交易所挪用,或者被交易所內部員工竊取。
比特幣提款量速率超過存款量或引發持有者信心增強的猜測:金色財經報道,Glassnode數據顯示自11月份FTX崩盤以來,比特幣從交易所的提款速度正在以從未見過的速度超過存款速度,存款和取款之間的快速分化正在加劇,目前每存入 45,000 個比特幣,就會提取 58,000 個比特幣。這一趨勢反映了市場行為的重大轉變,盡管存款繼續減少,但取款量卻保持穩定增長,分析認為存款和取款活動之間擴大的影響可能會對交易所流動性和整體市場動態產生深遠影響,表明比特幣持有者越來越傾向于遠離交易所的安全存儲,這可能是出于對監管限制或交易所安全的擔憂,或者表明人們對長期持有比特幣的信心不斷增強,反映出看漲情緒。[2023/9/1 13:10:04]
資產被盜雖然只是小概率事件,但交易所為了控制安全風險,或者為了挪用資產,通常都會對用戶“提現”環節進行種種限制。如果你使用過任何一個交易所,都會發現,“充值”環節總是免費并且極為便利的,而在“提現”的時候,就會有最大數量、到賬時間等種種限制,有時候還必須通過人工審核環節。
壟斷——中心化交易所的原罪
此外,從商業的視角來看,中心化運營的交易所,實際上是以公司的組織形式來參與市場競爭,他們必須基于商業利益來選擇交易標的。一旦某個交易所形成壟斷地位,他們就會充分利用壟斷優勢,提高準入門檻,設置有利于自己的規則,向項目方收取高額的“上幣費”,從而達到自身利潤的最大化。這種壟斷威脅了數字資產市場的公平競爭,提高了交易者的風險和成本。很多優質項目是以開源社區的方式來組織的,“項目方”并沒有足夠的融資來承擔這些頭部交易所的“上幣費”;與之相對,有很多區塊鏈項目將融資的一半甚至一多半交給交易所,用余下的資金與交易所合作進行市場操縱,這類項目往往沒有足夠的資源用于實際的項目開發,缺乏價值支撐,投資風險非常高。這種壟斷交易所與項目方合謀向投資者轉嫁風險,收割投資者的行為,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加劇了區塊鏈市場的泡沫化,威脅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一巨鯨過去兩天向Binance存入750枚ETH并提取了1.02萬億枚PEPE:金色財經報道,據Lookonchain監測,一巨鯨過去兩天向Binance存入 750 枚ETH(140 萬美元),并提取了1.02萬億枚PEPE,平均買入價為 0.000001353 美元。[2023/8/14 21:22:39]
因此,作為一個加密資產投資者,對中心化交易所的態度可以用“愛恨交織”來形容。總結起來,用戶的痛點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
1)資產的安全性無法保證;
2)某些環節的體驗較差,尤其是注冊、提現等環節;
3)只能在交易所選定的標的范圍內交易,無法滿足多樣性需求;
4)治理機制高度不透明。無論是規則制定、收費標準還是撮合邏輯,都是由交易所集中控制。
信息時代——去中心化交易所
在這個背景下,一種被稱為“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新型交易所逐漸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一些特性,有效彌補了傳統中心化交易所的先天缺陷。
在談論去中心化交易所之前,我們應該首先明確“去中心化”的實際含義。在我看來,去中心化交易所與中心化交易所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技術”和“治理”兩個維度。
從技術維度來看,去中心化交易所是一個建立在區塊鏈之上的去中心化應用,通過智能合約,發揮區塊鏈“無需信任”、不可篡改的特點;
從治理維度來看,去中心化交易所是一個開放的、社區驅動的、權利和義務高度分散的去中心化組織。
事實上,目前的很多“去中心化交易所”項目,并沒有在這兩方面同時做到“去中心化”。要么是采用中心化技術,在治理層面鼓勵社區參與;要么是只采用了去中心化技術,商業模式和運營仍然是中心化的。
那么,一個真正的、理想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它又能給用戶帶來什么具體的好處呢?
Flare CEO:FIP 01提案旨在改善代幣分配模式并鼓勵參與網絡:1月23日消息,Flare Networks聯合創始人兼CEO Hugo Philion近日在推特上分享自己對FIP 01提案的看法。這個存在爭議的提案旨在改善代幣分配模式,減少通貨膨脹,同時鼓勵參與網絡。
Philion首先承認這個提案可能使一些人感到被Flare背叛。 然后他解釋稱,他們的意圖不是忽視這些感覺,而是解決之前模式的問題,以促進代幣從那些不想長期持有的人那里更順利地重新分配給那些想要長期持有的人。
Phillioin還表示,其設計靈感來自于比特幣,并打算用比最初預期更多的代幣來獎勵那些建設基礎設施的人。
Phillioin隨后強調,只有XRP持有者因為持有代幣而獲得FLR。FIP01的設計旨在將負面影響最小化,同時糾正舊的分配模型。Flare是唯一一個圍繞XRP生態系統構建的主要VC支持項目,我們也在圍繞其他網絡進行建設,但我們保留了XRP。社區不明白,說服加密VC系統支持任何涉及XRP的事情是多么不可能。盡管面臨困境,他仍然對FIP01抱有信心,因為他相信如果執行得當,Flare可以“為整個行業提供價值,甚至可能擴展該行業”。(U.Today)[2023/1/23 11:27:18]
上鏈與跨鏈——技術視角下的“去中心化”
交易所的系統,主要分為“資產管理”和“訂單撮合引擎”兩個模塊,前者存儲賬戶數據,負責資產托管和交易結算;后者存儲訂單簿數據,執行訂單的撮合計算。
去中心化的技術方案,是將這兩個模塊都用鏈上的智能合約來實現。這樣,用戶的資產托管到智能合約中,沒有任何個人或組織可以輕易盜取或挪用,用戶提現也不受任何人為的限制。而訂單的撮合邏輯也受智能合約限制,使“搶先交易”這類作弊行為無法得逞。
得益于區塊鏈系統自身的特性,去中心化交易所可以保證極高的可用性。幾乎在任何時候,總能在線上找到可用的節點提供服務,從而保證交易撮合和資產結算永不中斷。在最壞情況下,用戶還可以選擇自己運行一個區塊鏈的節點,來完成中斷的交易,并將資產安全的轉移到自己的錢包中。
0xscope:GenesisTrading及其相關的實體過去兩周套現價值5億美元USDC:11月29日消息,0xscope研究員Bobie發推表示,過去兩周,GenesisTrading及其相關的實體套現價值5億美元USDC;此外,孫宇晨套現了價值1.72億美元USDC;Alameda相關實體套現了價值6億美元USDC。[2022/11/29 21:09:49]
實現這種完全去中心化的技術方案,要求交易所底層的公鏈平臺有足夠好的性能,而且智能合約執行的成本足夠低。目前,由于大部分公鏈平臺無法同時滿足這兩點,因此,很多去中心化交易所只能作出妥協,采用一種二層協議,只將低頻的資產管理模塊部署到鏈上,而將高頻的訂單撮合模塊放在鏈下。這種方案雖然犧牲了訂單撮合邏輯的去中心化,提高了去中心化交易所開發和運維成本,但至少解決了最為迫切的托管資產安全性問題,也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折衷方案。
最后,支持多種不同公鏈平臺上的資產之間進行交易,或者說具有“跨鏈”能力,也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一個重要技術目標。
所有權、運營權、收益權——治理視角下的“去中心化”
從治理的視角來看,交易所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的,主要體現在它的所有權、經營權和收益權是歸屬于某一個特定的商業組織,還是歸屬于一個開放的社區。
在中心化交易所的治理模式中,某個中心化組織有權決定交易何時開放和關閉,有權修改交易規則;這個組織有權決定允許哪些用戶來交易,以及哪些數字資產可供交易;交易所產生的收益也歸屬于這個組織。
而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治理模式中,交易所的所有權歸屬于社區,所有的規則變更必須通過投票或者分叉的形式來獲得共識;交易所向社區用戶開放,選擇交易標的、制定手續費等運營權也歸屬于社區;同樣,交易所所產生的收益也全部歸屬于社區。
目前,無論是中心化交易所,還是去中心化交易所,通常都會對交易所的某種權益代幣化,發行一種交易所的“平臺幣”。有趣的是,通過交易所平臺幣的經濟模型,我們可以清晰的分辨出它的治理模式。
Helium聯合創始人:Helium 是無許可網絡,我們不總能清楚試點何時結束:8月2日消息,Helium 聯合創始人兼 Nova Labs 首席執行官 Amir Haleem 針對此前將多家未合作公司的徽標顯示在其網站首頁的指責,今日在推特上回應:有關公司聲稱與 Helium 項目沒有任何關聯的報道“令人沮喪和不安”。Helium 已經與很多公司合作,盡管其中一些是有限的試點項目和試驗,其中一些展示和合作得到了“口頭批準”。但Helium的無許可網絡方式意味著與品牌和公司沒有正式的商業合作伙伴關系,而且他們并不總是清楚試驗或試點何時結束。
此外,Nova Labs 的官方聲明表示:“就最近文章中提到的品牌而言,我們已經獲準談論用例,但我們現在將對標志審批流程更加嚴格,以避免任何混淆”[2022/8/2 2:52:41]
如果平臺幣只能用于抵扣交易手續費,某種意義上來說相當于交易所的“優惠券”或“會員卡”,持幣用戶僅僅作為消費者享受優惠服務,那么,基于這種平臺幣經濟模型的交易所,其治理模式也是中心化的;
相反,如果交易所的平臺幣大部分由社區持有,而持幣用戶擁有交易所重大決策的投票權,并且可以獲得交易所的利潤作為分紅,那么這個交易所的治理模式就是去中心化的;
由于去中心化治理的開放性,任何用戶,或者任何用戶想交易的資產,都無法被某個壟斷組織出于自身利益考慮而擋在門外。不同的交易標的可以在統一的市場規則下自由競爭,優勝劣汰。任何個人或組織都無法輕易修改游戲規則,個體的退出也不會對交易所產生重大影響。
同時,開放性還可以帶來更好的流動性,在統一的協議框架下,所有交易者共享同一個市場的深度。
最后,交易所收益權的社區化,為整個交易生態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激勵,最終會降低所有交易者的平均成本。
進化之路——去中心化交易所演進模型
如果按照以上兩個維度,按照交易所的去中心化階段繪制成圖形,如下圖所示。我們會發現,去中心化交易所演進的起點和終點都是相同的,演進的路徑都是從左下角開始,選擇不同的進化方向,逐步向右上角推進
問題與挑戰
當前階段,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用戶體驗與中心化交易所還存在相當的差距。最大的問題體現在撮合速度慢、交易成本高和流動性不足三個方面。任何用戶都無法接受每筆訂單需要等待十幾秒甚至幾十秒才能成交,或者每下一單,甚至撤單都需要支付高額的手續費。用戶更無法接受一個數字資產想賣的時候賣不掉,想買的時候買不到。
在技術層面,去中心化交易所需要解決撮合的性能和經濟性問題,這個挑戰主要依靠基礎設施,也就是底層公鏈平臺的進化來解決。基于這個原因,很多去中心化交易所項目甚至選擇自行開發一個公鏈。
另外,由于不同的公鏈在協議、賬本和共識算法上的巨大差異,解決資產的跨鏈流動性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雖然目前出現了很多所謂的“跨鏈”方案,但都無法完美的解決問題。
目前,去中心化交易所比較現實的選擇是基于“公證人”的跨鏈方案。這一方案的弱點在于過于依賴鏈下信任,無法實現去中心化。即使引入不同公證人之間彼此監督、互相競爭、形成某種共識的機制,仍然存在公證人合謀作惡的可能。
而“原子交換”這類“方案,本質上是不同公鏈的資產在兩個用戶之間的對等交換,而不是資產跨越公鏈的單向轉移。例如,當你想把代幣從比特幣網絡轉移到以太坊網絡上時,必須找到一個想把同樣數量的代幣反向轉移的交易對手,他拿走了你在比特幣網絡上的代幣,而你拿走了他在以太坊網絡上的代幣。顯然,原子交換更適用于OTC交易,無法滿足交易所這種集中撮合的場景。
還有一類“同構跨鏈”的解決方案,例如Cosmos或者Polkadot,通過設計某種頂層協議,來提高符合該協議的“鏈”之間的互操作性。這類方案的問題在于無法使現存的公鏈之間實現“跨鏈”,除非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公鏈都能夠兼容這種頂層協議。這一點短期很難實現,因為“跨鏈”的難題恰恰在于“跨協議”交互,而公鏈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正是協議之間的競爭。所以,試圖通過統一協議來完成“跨鏈”的目標,顯然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治理層面,去中心化交易所需要解決流動性激勵問題,這主要依靠合理的治理模型和激勵模型。這個問題往往被人們所忽略,其實它才是很多去中心化交易所最大的短板。一個中心化治理的交易所,甚至不應該被稱為“去中心化”交易所。但治理的去中心化,遠比技術的去中心化難度更高。無論是經濟模型的設計、社區的建立,還是交易生態的發展,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交易用戶、傳統交易所、項目方、做市商、加密資產投資人等,整個生態中的不同角色通過持續的競爭和合作,最終達到利益的平衡。因此,一個真正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應該著眼于建立一個完整的交易生態,把原本分散在不同“中心”的流動性匯集在一起,而不是試圖成為一個新的“中心”,這樣才符合“去中心化”的真正內涵。
進化的終點——完全去中心化交易所
隨著公鏈技術的進步和治理模式的迭代,去中心化交易所已經逐步具備了商業應用的條件。用戶正在期待著一個進化到完全形態,從技術到治理都完全體現去中心化的新一代交易所的誕生。
這個交易所應該構建在一條高性能、低成本的公鏈之上,可以在鏈上完成訂單的撮合,并且具有跨鏈能力。
同時,這個交易所應該有一個充分開放的生態,由社區所有、社區運營、社區受益。它的治理模型應該能夠充分平衡所有生態參與者的利益,無論是交易用戶、運營者、流動性提供者還是項目方,都可以從這個生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藍圖已經勾畫完成,是時候做一些事把它變成現實了。按照理想中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終極形態,我們打造了一個商業應用級別的去中心化交易所——ViteX。我不打算在這篇文章中講述太多ViteX的細節,只給好奇的讀者提供一些線索:
ViteX是一個體驗接近傳統交易所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資產由用戶自己通過私鑰控制,在交易前不需要復雜的注冊和KYC流程。
ViteX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它“開自己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就像在淘寶開店一樣簡單。
ViteX運營的核心角色是“交易所運營商”,他們類似淘寶的“商家”。這些運營商將來自傳統交易所品牌持有者、區塊鏈項目方、TokenFund,或者社區KOL等。運營商有自己的交易專區,保留自己的品牌,擁有開通交易對、設置手續費等運營權。運營商的品牌和信用將成為他們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因素。例如,上幣標準和盡職調查更為嚴格的運營商,可能更容易被用戶認可。
ViteX是一組運營去中心化交易所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包括智能合約、網站、API、SDK等。運營商也可以基于ViteXAPI來搭建自己的交易網站,或者和自己的交易系統打通。
ViteX將基于平臺幣VX來完成激勵和去中心化治理。VX代幣沒有明顯的利益相關方,也沒有融資和預挖。獲取VX的方式包括:完成一筆交易、開通新的交易對、為ViteX智能合約提供公鏈資源的配額、為ViteX提供流動性、邀請新的用戶等。這些規則將被寫入智能合約,成為協議的一部分。
ViteX平臺歸屬于VX持有者,任何協議和規則的修改都將通過VX投票來決策。同時,ViteX平臺產生的利潤,也將100%分配給VX代幣的持有者。
ViteX是構建在Vite公鏈之上的,Vite公鏈是一個基于DAG賬本、支持智能合約的異步高性能公鏈平臺,秒級確認,無手續費,支持多幣種及跨鏈。Vite公鏈就是為DEX這一類復雜的dApp而設計的,可以很好的滿足鏈上撮合的性能和成本要求。
希望我們的探索和實踐,可以加速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演進速度,催生更多的商業機會,并讓加密資產交易生態和整個區塊鏈行業走向繁榮。
作者:劉春明,ViteLabs創始人,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協會常務理事。歡迎轉載。
請通過ViteX官方賬號了解交易所最新動態:
ViteX公測地址:https://x-test.vite.net/
Twitter:https://twitter.com/ViteXExchange
Telegram:https://t.me/vitexexchange
論壇:https://forum.vite.net
官網:https://www.vite.org/
微博:http://m.weibo.cn/u/6840230204
Tags: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交易所VITVITE如何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發幣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安全嗎vite幣價格ViteX Coin
“如果再給你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你會怎樣做?”對于很多人來說,這可能是他們在回想起人生轉折點時,經常會面對的一個問題.
1900/1/1 0:00:00火星財經APP一線報道,火幣全球站于今日公布了FastTrack首輪投票細則。據細則顯示,火幣全球站將于今晚8點正式開啟首期FastTrack投票上幣第一輪,本輪將從5個項目中選出一個進行上幣,
1900/1/1 0:00:00據CryptoSlate消息,一張疑似為Block.one首席執行官BrendanBlumer言論的截圖顯示.
1900/1/1 0:00:00什么是項目方拉盤最大的利好? 答案是拉盤本身。 回購這個在股市中已經屢見不鮮的招數,在幣圈依然行之有效。在最近這段時間里,很多“老一輩”國產幣又開始煥發第二春,紛紛開始了“二級市場回購”.
1900/1/1 0:00:00BitMEX安全團隊6月11日發表公告稱,該交易所遭受的網絡攻擊數量高于往常,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加復雜和惡劣.
1900/1/1 0:00:00尊敬的ZT用戶: 為慶祝第二期ZTExplorer,將于6月12日開啟答題送禮和邀請組團搶購活動,誠邀廣大用戶參與.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