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隨著不同的鏈之間廣泛相連,鏈上交易體驗達到目前的「互聯網級別」,互聯網用戶也會被不斷“轉化”成區塊鏈用戶。從此,大家將進入一個多鏈互聯的、全新的去中心化的Web3.0世界。
盡管人們用各種各樣的詞句描述著公鏈行業的前景,例如將其稱為互聯網的未來,但現實的發展已經超出了此前的種種預期。
2021新年伊始,美國財政部旗下監管機構貨幣監理署為加密行業送上了一份大禮。1月4日,美國貨幣監理署發布解釋性函件,稱美國國內的銀行和聯邦儲蓄協會可使用公鏈和穩定幣進行結算。
這是前所未有的政策創新,甚至具有里程碑意義。因為它意味著美國國內銀行和聯邦儲蓄協會能夠運行加密節點,而且只要遵守現有法律法規,銀行就可以直接使用公鏈來驗證、存儲、記錄和結算支付交易。
讓我們來看看美國貨幣監理署在解釋性函件中的具體描述:
「銀行可以使用公鏈來促進客戶在獨立節點驗證網絡上的付款交易,包括發行穩定幣,以及將該穩定幣兌換為法定貨幣。就像銀行可以買賣ESV并將其轉換成美元以完成客戶付款交易一樣,銀行也可以買賣、發行穩定幣來促進付款。舉個例子,一個實體可能希望將美元付款匯給第二個實體,而不是使用中心化支付系統;付款人將美元轉換為穩定幣,然后將穩定幣通過獨立節點驗證網絡轉移給收款人,收款人可以接受穩定幣,并將其轉換成美元,這種付款情況一個常見實例就是跨境匯款。」
這種前所未有的監管創新,向我們指明了一個方向:公鏈很可能成為美國在數字時代延續美元霸權的載體。沒錯,數字美元霸權,很可能不是建立在Facebook的Libra或者Diem上,也不是摩根大通等公司在創新方向上所作的努力上,而是建立在公鏈之上。戲謔的是,開啟公鏈時代的中本聰,其本意是超脫于政府之外獨立發明一套貨幣體系。然而,這個本該沖擊法幣的戰場,卻被美國政府反客為主,開辟為延伸美元霸權的新工具。
Celer cBridge宣布與AuroraSwap達成合作,以實現更好的區塊鏈互操作性:2月19日消息,由Celer Network推出的跨鏈支付網絡cBridge宣布與Aurora生態DEX AuroraSwap達成合作,將通過cBridge支持AuroraSwap上的資產跨鏈。此前 Celer 與基于 NEAR 協議的 EVM 擴容網絡 Aurora 宣布合作,旨在通過 cBridge 實現對 Aurora 及其各類生態應用的橋接支持。此外,Celer 和 AuroraSwap 還將基于 Celer 跨鏈消息框架(Celer IM)在廣義消息傳遞、跨鏈智能合約調用等方面嘗試更多合作,這意味著 AuroraSwap 用戶將能夠進行原生的多鏈應用體驗。[2022/2/19 10:02:15]
這是公鏈的不幸,同時又是它的幸運。Facebook何等強盛,然而其力推的Libra幾經周折,改名為Diem,依然反復醞釀,未能出世。公鏈出身草莽,既沒有大公司力推,也沒有政府扶持,上面的美元穩定幣卻日新月異,在短短三年時間里從無到有,市值超過了300億美元,單USDT的市值排名就闖進了加密貨幣前三陣列。可以想見,在美國政府政策放寬后,公鏈上的美元穩定幣會以什么樣的速度擴張;而公鏈在捕獲了貨幣底層交易這一最基本的功能后,上面的生態會以怎樣的速度繁榮發展。
以太坊能擔當重任嗎?
等待公鏈生態的將是一片光明的前途。如今,這已經沒有什么疑問了。然而,未來究竟是以太坊這一條鏈單獨承接所有的業務,還是多鏈并存共同發展,這卻很值得討論。
現階段,加密行業里最受關注的公鏈無疑是以太坊,但是如果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這一條公鏈,并“指望”以太坊獨立承載整條公鏈賽道就未免不切實際了。區塊大小限制、高昂的gas費、緩慢的確認速度、以及網絡帶寬已經損害到一些項目在以太坊上的發展。在2020年夏季的DeFi熱潮里,令人咋舌的礦工費司空見慣,巨鯨“壟斷”著DeFi大額交易攫取大量收益。不僅如此,鑄幣、NFT購買等復雜的智能合約部署異常困難,有時甚至需要支付超出過去十倍之多的以太坊礦工費,導致普通散戶根本無力承受小額交易成本。從趨勢變化來看,礦工費達最高點時,交易額和交易者數量便會暴跌,只要礦工費逐漸回落,DeFi和NFT交易數量就會逐漸上升。
Layer2互操作性協議Connext 與跨鏈協議Nomad 將在Cosmos生態鏈Evmos部署跨鏈橋:2月15日消息,Cosmos生態鏈Evmos宣布,Layer2互操作性協議Connext與跨鏈協議Nomad將把二者的跨鏈部署到Evmos。借助Nomad和Connext,機構和用戶將能夠在以太坊和Evmos生態系統之間進行交易和調用數據,這次部署將允許以太坊和其他EVM鏈的ERC-20代幣在Evmo上可用,隨后可以通過IBC在整個Cosmos生態系統中可用。[2022/2/15 9:52:47]
一些人認為,二層解決方案和以太坊2.0或許是幫助以太坊擺脫桎梏的有效解決方案,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以DeFi為例,DeFi被稱為金融樂高,可組合性是基本特性,在以太坊網絡上,不同DeFi應用的聚合和交互十分常見,聚合交易、閃電貸、流動性挖礦甚至還有NFT結合DeFi平臺的策略,都需要用到可組合性。但由于不同二層解決方案在實現機制上千差萬別,而實際應用對于資金安全的要求更苛刻,其應用必然會損害到DeFi應用的可組合性,因此它并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
以太坊2.0又怎么樣呢?事實上,在以太坊社區內部,就有不少人對以太坊2.0持懷疑態度。PoS可能帶來的中心化問題在社區內遭受到詬病,一些人擔心以太坊2.0可能會引發持幣的“軍備競賽”,最終演變成資本游戲。更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二層解決方案,還是以太坊2.0,整體可擴展性依然有限,能否承載千億美元、甚至萬億美元級別的公鏈賽道依然是個未知數。
因此筆者認為,公鏈賽道上絕對不會出現一家獨霸、一統天下的情況,未來生態系統勢必會形成“多鏈共存”的局面,在這種背景下,鏈與鏈之間的互操作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跨鏈互操作性協議Poly Network上線Arbitrum:10月13日消息,跨鏈互操作性協議 Poly Network 宣布已支持以太坊 Layer2 擴容方案 Arbitrum,成為兼容 Layer1 與 Layer2 的跨鏈協議。開發者與用戶可通過 Poly Network 在數分鐘內實現從 Arbitrum 跨鏈至包括比特幣、以太坊、Neo、Ontology、火幣生態鏈(HECO)、幣安智能鏈(BSC)、OKExChain (OEC)、Polygon 等在內的多條異構區塊鏈,并享受更快交易速度,更低費用和更安全的資產跨鏈、跨鏈兌換和 NFT 跨鏈服務。[2021/10/13 20:25:45]
互操作性:奠定公鏈萬億美元生態市值的基礎設施
不過,就區塊鏈的現狀而言,即便走多鏈共存的路線,要承載如此之大的交易與生態應用仍然不太現實。到目前為止,這一領域仍然還是一個小眾市場。就像不得不使用終端和基于文本工具的早期互聯網,如今區塊鏈因為缺少基礎設施導致許多應用無法被大規模用戶使用。還是以DeFi為例,新用戶必須現在交易所KYC,然后購買ETH、安裝錢包、寫下助記詞,然后再去學習什么是gas、如何發送交易等,而這還僅僅是在以太坊上操作。如果想要使用比特幣或其他區塊鏈資產,就不得不重復所有步驟。
互聯網是如何普及的呢?實際上,答案就是基礎設施瀏覽器的出現。對于當今大多數人來說,互聯網之所以能夠如此方便地交互,就是因為瀏覽器隱藏了所有底層復雜協議和技術,提供了與用戶交互的最直觀方式,用戶不需要了解數據庫、加密算法,也不需要知道自己使用的底層協議是TCP、UDP還是IMAP協議,只需要點擊按鈕,輸入用戶名密碼即可。所以,區塊鏈行業也需要一種“具有瀏覽器作用”的互操作性解決方案。互操作性可以消除加密資產之間的隔閡,本質上充當了去中心化世界的網關接口,當用戶打開區塊鏈應用的時候,所有加密資產都呈現眼前,你可以與所需的任何加密資產進行交互,而不必知道它們在哪條鏈上,你只要知道自己可以統一操作它們即可。
Solana 生態跨鏈互操作性協議 Wormhole 支持幣安智能鏈:10月12日消息,Solana 生態跨鏈互操作性協議 Wormhole 宣布支持幣安智能鏈(BSC),用戶可在 Solana、以太坊和 BSC 之間無縫轉移代幣和 NFT。團隊表示,Wormhole 的以太坊和 Solana 跨鏈橋自 9 月推出以來,總鎖倉價值(TVL)已達 2 億美元,100 多個 NFT 已通過跨鏈橋進行轉移。[2021/10/12 20:22:13]
雖然互操作性已經在區塊鏈社區得到了廣泛的討論,但仍然存在兩個主要問題:
1、標準割裂
2、用戶體驗割裂
在標準方面,雖然我們已經有了諸如波卡和Cosmos這樣的跨鏈技術,但他們都有各自不同的標準,兩條鏈之間其實無法實現互操作。實際上,在一條鏈上虛擬機里的一種智能合約平臺上的組合雖然也具有互操作性,但這種互操作性因為標準桎梏存在一定局限性,這可能也是被人們稱為互操作性1.0的原因之一。也許有人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會有一個標準會慢慢勝出。但其實,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標準割裂會越來越嚴重,就是像比特幣和以太坊,所以現階段所謂的“區塊鏈互操作”并不是所有鏈都融合在一起。
另一方面,互操作性用戶體驗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舉個例子,在不同的鏈上發送和接收加密資產,需要用戶使用多個錢包并了解兩個完全不同的區塊鏈,這對用戶來說并不是最適合的。毫無疑問,互操作性可以讓區塊鏈變得更加有效和實用,但是現實情況可能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因為區塊鏈彼此之間的激烈競爭會阻礙互操作性發展,導致資產、dApp產品以及用戶之間的交互變得困難。在不具備優良的互操作性的基礎下,區塊鏈世界就少了很多的可能性,區塊鏈普惠世界的那一天可能也遙遙無期,因此我們需要將“互操作性”升級——而這就是互操作性2.0。該理念一經Nervos提出,便在市場上引起了廣泛關注。
Chainlink發布跨鏈互操作性協議CCIP:8月30日,Chainlink發布跨鏈互操作性協議(CCIP),旨在實現去中心化跨鏈消息傳遞和通證轉移。據悉,CCIP是跨鏈通信新的開源標準,目的是在幾百個公鏈和私有鏈網絡之間建立通用的連接,讓本來孤立的通證在所有鏈上生態之間流通,并實現跨鏈應用。
CCIP為智能合約開發者提供了具有計算能力的通用基礎架構,能夠跨越各個區塊鏈網絡傳輸數據和智能合約指令,并將成為各種跨鏈服務的底層協議,其中包括Chainlink的可編程通證橋,用戶可以將通證安全高效地轉移到任何區塊鏈網絡中,并具有可擴展性。[2021/8/30 22:47:27]
互操作性2.0能夠去解決多鏈間的資產、dApp、用戶之間的互操作性問題,并且是在這些利益關系人不需要作出任何改變的情況下,讓他們能使用既有的基礎設施來實現互操作。以公鏈Nervos為例,Nervos互操作性2.0有三個重要組件:PWCore、ForceBridge、以及Polyjuice,這三個重要組件基于NervosCKB底層公鏈,透過NervosCKB底層公鏈的賦能,去為上層的開發應用、用戶以及資產提供互操作性2.0服務。
PWCore讓用戶能夠透過各種入口進入NervosdApp,ForceBridge實現了多鏈資產透過Nervos自由流動,Polyjuice則確保以太坊等多鏈的dApp可以在不更動代碼的前提下遷移至Nervos。基于這三種基礎設施,Nervos互操作性2.0大大增進了區塊鏈資產的互聯,以及讓用戶能夠更容易地使用dApp,同時開發者也可以避免陷入總是需要重復造輪子的窘境。區塊鏈上光是跨鏈協議就有太多種標準,最后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圈層和割裂的世界,而這并不是我們在區塊鏈世界想要看到的。
當然,有人可能會質疑Nervos是否有足夠能力去推行互操作性2.0,實際上,Nervos不僅擁有足夠簡單與彈性的底層架構,而且還有足夠強大的底層虛擬機CKB-VM。鏈上智能合約帶來的最本質的優點并不是多語言支持,也不是只能合約部署后可以更新,甚至不是我們支持自定義的加密算法。Nervos利用底層虛擬機CKBVM給大家提供的是在原生CPU上實現盡可能薄的一層抽象,通過這一層抽象帶來區塊鏈需要的確定性與安全性,同時投入相當多的精力讓這一層抽象做到足夠透明,賦予CKBVM與原生CPU一樣的能力。在絕對安全的基礎之下,Nervos正在給予各種資產盡可能多的延展性和發展潛能。
那么,互操作性2.0有沒有實際用例呢?答案當然是:必須的!作為CKB生態首款dApp,數字貨幣錢包PortalWallet已經實現使用以太坊地址進行安全的、無需以太坊許可的CKB收發轉賬。PortalWallet是一款建立在NervosCKB上的錢包,利用Nervos獨特的底層虛擬機和加密原語,它可以在任何以太坊錢包的dApp瀏覽器中運行。值得一提的是,上線僅兩周,通過PortalWallet存入NervosDAO的CKB金額就突破了50,000,000。
你會發現,未來區塊鏈和區塊鏈之間一定可以通過互操作形式連接在一起,不僅僅是讓以太坊上的資產到另一個鏈上,而是要實現數據、應用、服務、以及底層協議的打通。所以從本質上來看,互操作性2.0更像是讓用戶能夠從任何入口進入區塊鏈世界,更輕松地操作數字世界里任何一個資產,而不是刻意去發明一個新標準。
互操作2.0VS傳統跨鏈方案
在Nervos之前,其實已經有像Cosmos和波卡這樣的項目方提出和實踐自己的跨鏈方案了。然而,這兩個項目的互操作性僅適用于使用它們自己框架構建的區塊鏈網絡,并不是要和所有區塊鏈互操作。換而言之,他們所做的事情是:如果你使用我的框架進行構建,那么我會保證與其他同構區塊鏈兼容,與其他使用同構框架的網絡進行互操作——對于波卡來說是Substrate,對于Cosmos來說是CosmosSDK,然而這兩個所謂互操作性網絡本身是不能互操作的。當然,加密世界里還有其他一些互操作性解決方案,與資產橋接或實現跨多個區塊鏈的交易,但用例都比較窄,開發人員無法構建更通用的應用程序。
相比之下,Nervos在互操作性方面的表現更為出色,他們已經推出了一個“萬能通行證”的互操作性2.0解決方案,從技術層面上來看,Nervos萬能通行證更像是把許多東西整合在一起,使每一個基于Nervos構建的應用都能自動成為完全跨鏈或多鏈的dApp。舉個例子,如果你想構建一個可以交易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那么這個交易所可以無縫交易所有區塊鏈上的資產;如果你想構建一個借貸應用,那么用戶能夠對任何區塊鏈上的任何資產進行存儲和借貸;如果你想構建金融衍生品應用,可以表達來自不同區塊鏈資產的多頭/空頭頭寸,甚至可以用自己持有的任意加密貨幣支付交易費。
具有互操作2.0性質的應用,比其他區塊鏈上的應用更有優勢。以目前加密市場上最大的兩個公鏈比特幣和以太坊為例:
對于以太坊用戶來說,他們平時接觸的是以太坊錢包,承載這個生態的是以太坊的區塊鏈,其中有礦工在挖,有二層解決方案,互操作性2.0應用生態可以成為以太坊生態的一部分。對于以太坊用戶來說,使用互操作性2.0應用和使用原生以太坊應用其實是沒有任何區別的,用戶不需要理解底層協議是什么。就像有些APP使用SWIFT語言編寫,有些APP使用JAVA語言編寫,但用戶只需要打開手機點擊APP即可。
對于比特幣用戶來說,具有互操作性2.0特質的應用和比特幣區塊鏈原生應用其實可以看做是一個整體,因為用戶只需要用我現有的錢包和現有的賬戶,就能訪問到他們,不需要安裝任何新的東西,也不需要學習任何新的東西。
實際上,不管是比特幣、以太坊、甚至是其他公鏈,互操作性本質都是一樣的。比特幣用戶可以待在比特幣區塊鏈上,以太坊用戶可以待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其他區塊鏈用戶分別待在各自區塊鏈上,但互操作性2.0可以將所有鏈打通——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打通”不是給所有區塊鏈強制設定一個新標準,互操作性2.0的優勢其實是理解現有區塊鏈標準,然后“融入”各自區塊鏈生態,通過這種方式實現“打通”。在這種情況下,以太坊用戶、比特幣用戶、以及其他任何一條區塊鏈用戶不需要做任何事情,用戶探索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技術門檻也會因此大幅降低。
結語
2021年已經開啟,區塊鏈行業已經準備好邁入一個全新十年。在這個新十年里,監管機構對公鏈的態度將越來越友好,公鏈被期待承載的資產交易將越來越多,而公鏈本身的基礎建設也將越來越牢固。
如今的區塊鏈是這樣的:用戶被分割在不同的鏈上,不同的鏈之間就像孤島,且性能低下。我們期待互操作性2.0有效解決這些痛點,并由其關注Nervos在這方面的探索和發展。
我們相信,隨著不同的鏈之間廣泛相連,鏈上交易體驗達到目前的「互聯網級別」,互聯網用戶也會被不斷“轉化”成區塊鏈用戶。從此,大家將進入一個多鏈互聯的、全新的去中心化的Web3.0世界。
作者:碳7
編輯:黑土
熟悉比特幣的朋友都知道,比特幣其實一直有一個“社會實驗”的梗,就是深度參與者們都會說“如果我們輸了,就當參與了一場偉大的社會實驗”。比特幣其實從一開始就被中本聰設置成“一場實驗”.
1900/1/1 0:00:00親愛的用戶: 紅米交易所將上線ST/USDT交易對,具體時間安排如下。開放交易時間:1月18日14:00(UTC8)?開放充值時間:1月18日14:00(UTC8)?開放提現時間:1月18日14.
1900/1/1 0:00:00有時候等待就是一種機會的表現,投資都是要付出代價和時間,真正等待機會無非有就是在一次合適的時間和點位不做空等待.
1900/1/1 0:00:00?成功的人,絕不是每天坐著等奇跡發生。他們知道,任何奇跡發生之前,必須經一番努力。你不主動去爭取創造,只有呆望著別人成功。放棄很容易,但最終會一無所得,堅持很難,但最后一定會有所收獲.
1900/1/1 0:00:00親愛的用戶: 為增加用戶的理財多樣性,BigONE將于2021年1月19日12:00開啟「BTC、ETH量化基金理財」產品的募集.
1900/1/1 0:00:00Schnorr最大的特性是可以進行公鑰和簽名聚合。可以把多個簽名聚合成一個簽名,因此大大節省了多重簽名的字節空間.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