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也是生產力,但目前仍面臨文化經營、數據產權不清晰等難題,需要用數字技術搭建新基建,構建文化共享數據平臺,用科技方式促活文化經濟。”12月1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科教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柳斌杰在2021年第八屆中國文化經濟發展論壇上表示。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龍馬學者特聘教授魏鵬舉在論壇上發布了年度重點研究報告《區塊鏈技術激活數字文化遺產》。報告指出,當前我國文物事業還存在著文物資源利用程度不高、利用手段不多、利用不當等問題,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及其應用體系在實踐中正在成為目前解決這些難題。
魏鵬舉指出,以數字藏品為代表的數字文創新形態,不僅使文化遺產在新的數字時代“活起來”,也能讓它們在新世代年輕人中“火起來”,成為促進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聲音 | 中央財經大學王靖一:區塊鏈并不是解決所有信任問題的百靈方:11月22日,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講師、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靖一發表文章指出,對于公有鏈,其效率與中心化程度存在取舍,提升效率必然使得網絡中心化,其發起人的可信度便愈發重要;公有鏈中的權證(token)和幣本質上一致;筆者個人不建議進行加密貨幣的投資,并認為國家取締交易所、ICO的決策至今正確且有必要。對于聯盟鏈,其信任來自于外力保障成員內誠實比例;公眾對于聯盟鏈產品的信任應當出于對其成員而非區塊鏈這一技術的信任;企業在使用區塊鏈之前應經過謹慎思考;區塊鏈并不是解決所有信任問題的百靈方,一定先明確可能產生信任問題的環節是否在區塊鏈解決范圍之內。(中國網財經)[2019/11/22]
2020-2021年全球進入疫情周期,全球博物館都在主動擁抱技術和互聯網,以期持續保持與社會和新生代觀眾的關聯。文博數字化也加速進入內容時代,將文化資源變成被分享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各方文化資源也開始出現更多互相融合。
聲音 | 中央財經大學劉權:傳統媒體不是區塊鏈信息服務監管對象: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今日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其中表示,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在提供服務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通過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管理系統填報備案信息。就《規定》中提到的“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的范圍界定是否包括傳統區塊鏈媒體,金色財經采訪了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與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權,他表示:“應該不包括傳統媒體,因為該規定的制定目的主要是為了規范濫用區塊鏈技術違法從事數字代幣發行、非法集資、洗錢等活動。[2019/1/10]
而近年來,隨著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擴展現實等技術飛速發展,數字內容的制作成本大幅的降低,并推動硬件消費體驗的升級和內容生產效率的提升,這些都為包括文物在內的文創新形態奠定了技術基礎。
聲音 |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區塊鏈不只是監管對象,也要成為監管服務的工具:今日,2018人民網區塊鏈技術冬季論壇在海南生態軟件園召開。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法學院教授黃震表示,區塊鏈從底層技術,到中間數據層,再到應用層都進行了創新,這帶來了監管難度。就目前的監管模式而言,一是放任式無為,二是排斥式打擊,三是納入式規范,四是包容式監管。一邊市場開發,一邊市場應用,一邊進行監管是當下進行區塊鏈技術創新的思路。就區塊鏈監管的制度創新,首先要“軟法”先行,地方政府以立法方式進行規范,企業平臺組織、行業組織、創造型組織提供規范建議和公約,學者或者論壇提出具有一定規范的參考建議;其次是“硬法”拖底;然后是執法要剛柔相濟;另外,在探索中不斷優化迭代,加強各方的力量,讓區塊鏈走出一條不斷在發展中優化支撐和優化監管對策的路徑。區塊鏈不只是監管對象,也要成為監管服務的工具,大數據、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是一體化的連接。監管科技正在賦能監管者,讓監管理念、技術、措施升級到科技革命各個階段,左后升級到與技術、能力相匹配的階段。[2018/12/22]
互聯網上公眾可觸及的文博文物數字內容呈現爆炸性增長的趨勢。根據數據顯示,全國被調查的文物的數字化比例為44.11%,其中珍貴文物藏品的數字化比例為67.82%。而在國外,法國盧浮宮數字化程度高達75%,大英博物館文物的數字化比例也近50%。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黃震就比特幣是否為泡沫發布文章:在文章中,黃震教授認為:如果用傳統金融眼光來看,比特幣就是一種泡沫,而且現在這個泡沫越來越大。但是現在這些數字經濟背后的原理是很多人沒有看懂的,特別是比特幣的所謂自信任的機制,解決了貨幣發行乃至整個金融中非常大的痛點——信任——信奉它的人越來越多,就變得不是泡沫了。[2017/11/30]
對此,數字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成為一個挑戰。央財報告指出,以區塊鏈為核心的數字技術有三大作用:規范數字內容標準、明確數字內容的權利歸屬、完善數字博物館建設。因此,數字技術是促進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的最優方式,區塊鏈將成為文博文物數字化新一代基礎設施。
“在推動文化藝術品的身份認定和管理時,可借助于高新技術比如區塊鏈,通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簡化程序,加大處罰力度,促進知識產權保護,促進數字文化產業健康發展。”中國美術館黨委書記燕東升在論壇上表示。
魏鵬舉認為,沒有實現數字化,文物活起來的目標就只是空中樓閣,其承載的文化信息缺失了走向公眾、走向世界的窗口,博物館也難以在新的時代履行自身的使命和職責。
根據央財報告調研顯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藏品成為中國數字新文創的典型代表,2021年也成為數字藏品元年,螞蟻、騰訊相繼推出數字藏品發行平臺鯨探(原名螞蟻鏈粉絲粒)和幻核。其中螞蟻鯨探于10月21日推出了重點針對文博領域的“寶藏計劃”,目前共為故宮、國博、湖北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等17家文博機構的提供了數字藏品服務。
“區塊鏈技術可以對數字作品進行標記生成惟一數字憑證,同時使得數字作品在發行、購買、收藏和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真實可信,有效保護發行者版權和消費者權益。”螞蟻集團螞蟻鏈技術總監閆鶯表示。螞蟻鏈為螞蟻鯨探提供技術支持,通過區塊鏈、3D渲染、IoT、語音交互、虛擬現實等技術,形成一套融合技術解決方案,為文化產業提供了新型可復制商業模式,讓IP方、創作方和藏家之間形成互動關系,形成新的IP轉化渠道。
魏鵬舉表示,文博文創的高質量發展也必須依托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產業效益,擴大傳播影響,弘揚優秀文化。
在國際上,也不乏文博NFT的案例。5月14日,意大利烏非茲美術館把米開朗基羅的一個作品數字加密上線,跟一個藝術品公司合作賣了14萬歐元,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與國外NFT應用偏向于金融資產化不同,中國在互聯網公司的摸索下形成了新的發展模式,也逐漸建立了中國優勢。
央財報告以螞蟻鯨探的數字藏品為例,總結了中國數字藏品意義:一是合規可控,符合國家的法規政策,開創了一種新型可確權、可追溯的文化消費;二是中國企業有充分的自主研發技術保障,2021年全球高相關度區塊鏈授權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螞蟻集團是1252件專利居榜首,其后是騰訊391件,第三名是IBM擁有297件;三是用戶規模優勢;四是合作共贏,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傳播因此變得更加高效;五是低碳環保,數字藏品能耗極低,不到供應鏈NFT的1%左右,真正做到低碳環保。
“長遠來看,數字藏品將成為煥新文博的重要載體,推動弘揚傳統文化的一股新氣象。而螞蟻等科技公司的數字藏品業務將為中國傳統文化注入新鮮的血液,其實踐也成為利用區塊鏈技術激活文化遺產的典型探索。”魏鵬舉表示。
Tags:區塊鏈NFT比特幣人工智能區塊鏈專業怎么樣LONDON Vault (NFTX)比特幣持有量排行榜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
按市值計算,排名前兩位的加密資產比特幣和以太坊在2021年都創下了歷史新高,分別上漲了67%和450%。然而,它們并不是今年最大的加密市場贏家.
1900/1/1 0:00:00Multicoin Capital的對沖基金的回報率為 20,287% 以上。它的1號基金 于 2018 年籌集到 135 倍的 MTM 凈 MOIC 和 28 倍的凈回報.
1900/1/1 0:00:00這就是未來天使投資應該有的樣子:從你的ENS錢包向公司的ENS發送USDC,并獲得數字鏡像資產回到你的錢包中.
1900/1/1 0:00:00隨著各國加快探索央行數字貨幣CBDC,尤其是中國數字人民幣的快速發展,這都會對美元主導的金融體系和美國國家利益造成不利影響.
1900/1/1 0:00:00近日,“元宇宙融媒”一行走進位于北京金融安全產業園內的北京天德科技有限公司。區塊鏈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生導師、天德科技首席科學家蔡維德教授接受“元宇宙融媒”訪談,并就元宇宙、區塊鏈等近期熱.
1900/1/1 0:00:001.DeFi代幣總市值:1325億美元DeFi總市值 數據來源:Coingecko2.過去24小時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62億美元過去24小時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 數據來源:Coingeck.
1900/1/1 0:00:00